第920章 超高能还有两章在中午
射程3600公里的“高家姐弟”满月之后,负责相关工作的科学家自然是要进京汇报工作的。
这个事儿可不能耽误,这里面不只是汇报已经搞成的东西,还涉及到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那就是下一步做什么?
规划是有了,但是具体是否执行规划,要不要根据形势发展做一些变化,那肯定是要落实一下的。
他们现在就在防工委一间戒备森严的会议室里,商讨着这些问题。
现在最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不论是“长缨”还是“长河”,都处于一种低级别的搞出来了,但是高级别的还没搞出来的程度。
毕竟3600公里的射程还是够不着最大的对手,而裂变相比起聚变来,也要差不少。
“关于‘长河’,我们最顶尖的科学家同志们正在进行构型计算和设计,现在计算工具趁手,前景非常乐观,我想这个倒是不用担心,直接按照聚变的路子去走就行了。”一名来汇报工作的同志道。
“嗯,既然你们都这么有信心,那我们就放心了,这个东西,就按照既定计划继续完成。”防工委的领导笑道。
这个事情几乎是板上钉钉的,有了小的,谁不想要大的?敌人有的,我们也要有。
热核武器,别看就多一个热字,但是其含义却是天差地别。
最简单的好处就是装药效率高、威力大,而且理论上是不受限制的大。
和要考虑临界质量等问题的裂变弹不同,聚变弹是不考虑临界质量这东西的,只要没有裂变弹做扳机,聚变装药再多也没有危险性,而且装药增加,威力就增加,童叟无欺。
要不然老毛子也没法整出个5800万吨当量的大伊万出来。
而且聚变弹还有个好处,那就是放射性沾染比较轻,聚变的巨大威力能消除部分放射性沾染,有利于战后土地的利用。
老毛子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他们提出来的其中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在失控反应堆里点个聚变弹,消除一切放射性沾染。
不过这个方案实在是太过丧心病狂,最终没有执行,主要是舍不得。烫知识:切尔诺贝利在出事故后,除了爆掉的4号堆之外,没出问题的那几个反应堆又运行了很久,依然在发电,一直到2000年。
反正威力大就是一切,别的都是小事。
“好的,这个没有问题。至于‘长缨’方面,我们内部,是倾向搞射程11500公里以上的弹。我记得上一次会议有特别顾问同志说得还是很有道理的,没有11500,就没有太大意义。”
现在搞的3600,已经是典型的中程弹道导弹,从某种程度来说,周边最核心的几个目标区,其实都在覆盖范围内,没有4500暂时问题不大,石油湾和迭戈岛那边暂时盖不着就盖不着吧,现在其实本来也就暂时考虑不到那边的问题。
所以中程弹道导弹从3600公里往4500公里走这个事情,现在并不是那么急,慢慢改就好。
反倒是另外一个看起来很困难,但是实际上意义重大的弹不能不搞了,那就是8000公里以上的远程甚至洲际导弹。
其实不同的国家,对洲际导弹的定义是不太一样的,比如老毛子,射程7000公里以上人家就算洲际导弹,因为这个射程几乎能打到旗佬全境。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射程8000公里都觉得只能算是远程,因为对旗的影响极为有限,只能打约翰牛和高卢鸡,有个什么鸟用?我们真就是这么想的。
“我们的洲际导弹,要做到11500,才能算是正儿八经的洲际了,这个原因不用解释,量一量地图就知道。”汇报的同志说道。
14500这个实在是有点跨度太大,难度很高,一看就困难重重。
但是8000和11500相比,两者之间的分野就小得多。
“嗯,你们这个想法,和不少同志不谋而合,的确是有道理。但是技术上有没有问题?”
“的确很难,尤其是想做小,难度很大。幸亏现在有了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燃料组合,燃料的可存储性能已经大大提升,至少在反应速度和可能的射程方面,我们已经算是初步解决了问题,而且随之带来的可维护性等方面的好处,也更进一步的增强了搞出可实用的11500弹的可能性。”
搞出来和可实用是两码事。
“你们想搞一个什么样的弹?具体指标有没有考虑过?”防工委领导问道。
“我们考虑,搞一个弹长35米、弹径3.5米左右的二级导弹,井下发射,单弹头,圆概率误差2500米的弹。”
“圆概率2500米?”如果是其他装备,听见2500米的误差估计第一反应就是“叉出去!”。
“是不是有点低?”另外一位同志问道。
“我们是执行反击战略的,不需要先发制人打击敌方发射井这种硬目标,不需要太高的精度。打击大城市这种软目标的话,2500米应该够用,执行类似任务的旗导弹,精度也差不多是这个样子。考虑到聚变弹的可能性,就更够用了。”
打加固发射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