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龙。
宝光宫。
安南国王黎灏,也就是黎思诚,看着前线传回来的战报,情绪濒临崩溃。
“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啊!”
黎思诚哭丧着脸,语气里都带着哭腔了:“多邦城已经被明军攻破了,象兵溃不成军,明军的大部队距离升龙只有两条河的距离了!”
“两位大人,你们可是本王的肱骨之臣啊,你们快想想办法,想想办法啊!”
黎思诚已经被吓得六神无主,对着阮炽和丁烈两人哭诉。
此时的阮炽和丁烈两人,心中不比黎思诚轻松多少。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明军的攻势竟然如此迅猛,不过短短数天的时间,便一路从宣化府,打到了多邦城。
当然,最主要的一点是,他们向大明发出去的两封文书,都石沉大海,没有收到一丝一毫的反馈。
阮炽发给张鹏的求救信,被张鹏给直接无视。
现在江南剑拔弩张,他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河,实在是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插手安南的军政。
而发给朱祐樘的请降书,朱祐樘更是看都没看,直接让司礼监的小太监,和那些无用的文书,一并烧了。
笑话,你安南主动派兵来袭扰大明的边疆,岂是你想投降,就能投降的?
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这是亡国之战,朱祐樘要的,是彻底覆灭整个安南国!
“大王,大明那边迟迟没有和谈的意愿,此事,恐怕难以善终啊!”
中书门下平章事阮炽愁容满面,心中隐隐有些后悔。
要是当初不参与明朝的内斗,不派部队去袭扰大明的边境,事情是不是就不会落到现在这么一个,无法挽回的地步?
太尉丁烈,却是愤怒地猛砸面前的桌子。
“大王,现在升龙附近能调动的兵马,已经全部调到升龙来了。”
“一共十万兵马,对面的明军,还不到十万,不行咱们就跟大明拼了吧!”
“明军连续征战,早已疲惫不堪,再加上他国作战,根本不熟悉地形,咱们以逸待劳,定能大破明军,让她们滚出我们安南!”
连续多日以来的高压,似乎是让丁烈失去了理智,竟然大言不惭地,叫嚣着要和明军在升龙决战。
可惜阮炽还拥有着理智,连忙出声阻止道:“万万不可!”
“大明连续攻下宣化府和多邦城,正是士气最旺之时,我等万万不能与其硬碰硬啊!”
“夫战者,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我们应当先避明军锋芒,和明军打消耗战,拖垮他们的后勤补给,方为上策。”
阮炽措辞很委婉,说什么先避锋芒,实际上就是因为安南军的硬实力,打不过大明的远征军。
安南但凡敢投入全部兵力,今天和明军做最后的决战。
那么王越明天就能活捉黎灏,将其押到京城去问斩。
“依臣之见,大王可暂且离宫,带上军队,去往西都清化,暂避锋芒,以图后事。”
阮炽建议黎灏出逃升龙,躲去西都清化。
丁烈闻此,却也只是握紧了双拳,没有要反驳的意思。
要和明军决战,那也只是说说气话,假模假样地耍耍威风。
真到了决定行动的重要关头,就连他都觉得,趁早提前跑路,才是正道。
黎思诚也早就不想在升龙呆了,一听到阮炽开口建议逃跑,忙不迭地答应下来:“好好好,咱们赶紧撤去清化,最好现在就走!”
“带上军队,马上就前往清化!”
黎思诚高声大喊,心急如焚,恨不得早点离开这是非之地。
阮炽和丁烈对视一眼,低头拱手:“是,大王。”
于是,宝光宫以最快的速度,整理完毕。
当天晚上,黎思诚和阮炽,丁烈,带着东拼西凑而来的十万大军,还有安南国的文武大臣,从升龙出发,飞快地逃往西都清化。
……
闽州。
福州府。
福清县。
夜幕笼罩,月光低垂。
一行一百三十多人,趁着夜色,来到了福清造船厂附近。
这群人身材矮小,但大部分人身上,却背着一把只比他们身高矮一点的狭长倭刀。
不必多说,这些人必定就是张鹏私下圈养的倭寇。
倭寇,多是失去土地的倭国武士。
因为没有土地,四处的流浪,也被称做浪人。
有些浪人,在机缘巧合之下,坐上了东渡的船,来到了大明,就形成了倭寇。
有些混得好的,还带着自己的武士刀,有些情况实在窘迫的,连自己的武士刀都拿去当了。
在张鹏手下,这一支倭寇,过得还算不错。
“立刻动手,专烧大船!”
为首一人,用倭国话下达了命令后,一众倭寇重重点头之后,便身姿灵巧地跃向了福清造船厂。
这个倭寇首领,赫然就是之前在张鹏宅内,和张鹏讨价还价之人,名为松下枯郎。
这行倭寇之中,有二十几个人动作异常敏捷,几乎与夜色融为一体。
看那动作,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