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这一天,钟四将心心念念的媳妇儿娶进了门。
而清源县的家家户户,也都在这一天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三奶奶提前跟李氏和江留青说了,腊八都别操持了,直接去她家过。
江衔月知道三奶奶家今年没种花生,就将自家种的花生和夏天收的莲子,秋天收的桂圆,各包了一包送过去。
大伯母也在,她是来送红豆和红枣的。
三奶奶乐得见眉不见眼的,冲自己的儿媳妇和孙媳妇道:“这下好了,咱家就出个人,出把米,就能煮一锅材料齐全的腊八粥了,还能做回东道,算是占了大便宜了。”
江衔月依着大伯母笑,“那可不行,我们中午可要吃好的,不把本儿吃回来不算完。”
“那还不容易,喏,知道你爱吃猪蹄儿,你大嫂一早就吩咐你大哥去买的。”
“对,是我讨好小姑子用的。”赵氏抱着玉郎凑趣儿,“小姑子回头出了门子,可别忘了嫂子,好歹领着夫婿多回来几次,让我们玉郎多叫几声小姑父才是。”
玉郎很上道地给他娘捧场,“吃糖,吃糖,小姑父给糖吃。”
几人哈哈大笑起来。赵穗儿也愣了一下,揉着儿子的胖脸,笑逐颜开,“傻儿子,你这糖可真不白吃。”
江衔月通红着脸去捏玉郎的脸蛋,这个大嘴巴,她才跟他说不让他瞎喊,他就跟他娘说了。
说起来,她也不是没被赵氏打趣过,只是若是心里不存这么一个人,她们说也就说了,她也听不出什么。可一旦心里存了这么一个人,人家再说起来,一阵阵热意就不由自主地往脸上涌。
“好了好了,咱们今儿个都沾了月儿的光了,可别打趣她了。”到底是大伯母心疼她,将她揽进了怀里。
江衔月平复下脸上的热意,才笑着道:“这怎么能算沾我的光呢,不过是我借大嫂的花,献给各位佛罢了。”她说着,还双手合十,朝三奶奶和几位伯母婶婶拜了拜。
“那你可得亲自动手了,我们就等着吃你做的了。”
“这有什么难的,保管好吃。”
大家都笑了起来。
“大年初一,要是天气好,咱们也去甘露寺拜拜。”
甘露寺是清源县最有名的佛寺,就在望仙乡白石桥西的灵泉山上,距离桃源里很近,比去县城还要近一些。
江家这一年虽有各种波折,但也算喜事连连了,无论是求功名、求姻缘,还是求子嗣、求平安,都可以去甘露寺拜一拜。
一家子乐呵呵地在灶房里围着火塘,闻着锅里咕嘟咕嘟的腊八粥的香味,听三奶奶说起甘露寺的灵验来。
——
腊月中,钟五又来了一次,他是悄悄来的,抱了一盆花,与其说是花,却更像草,只有其中几根叶茎上开着玉白色素花。
入了冬,下了雪之后,山上能找到的东西就少了,可他每天还是会去转转,就算没什么收获,也会打一捆柴火,搂两筐松针下来。
这株花就是他在上次套鹿的那个山谷里看见的,或者说是闻见的。
冬天山上不是绿的就是黄的,花都开败了,草也都枯萎了,他偶然闻见一股沁人的馨香,低下头去,就看到了这株草。
只是它开的花实在是小,若是直接摘了也没什么好看的,他就连根挖了,找了个陶盆种进去,送了过来。还有一把他做了挺长时间的梳子。
这次钟五运气很好,他在柳树下等了一会儿,就见江衔月从大伯母家出来,往这边走来。
他连忙现出身形。
江衔月也看见了他,在门口立了一会儿,看着四周无人,才走了过来,然后就看见他怀里的花。
“这可是宝贝,你在哪得的?”江衔月看了看,好像是企剑白墨。
“山谷里,跟木芙蓉离得不远,以后带你去看。”钟五欣喜于她看到花的惊喜,将怀里的梳子拿出来,一起递了过去。
“嗯。”江衔月听出他话里来日方长的意味,她接过盆子,应了一声,看四周无人才道:“你在这儿等我一下,我一会儿过来。”
她回了院子,把兰花放在墙角,去屋里取了之前给他做的袜子和棉鞋,用包袱细细包了,才又出了门,在离他几步之远的地方停下,将东西递过去,“天黑得早,你早点回吧,晚了不好走。”
江衔月说着,摆了摆手,冷不防被钟五猛地拉进了怀里,一下子连呼吸都停住。
钟五握着她的手,深深吸了口气,直到那如冰封的玫瑰般清冽而又沁人的香气延展到鼻尖,他才低下头,把温热的呼吸打在她耳畔,“我走了,年后再来。”
“嗯。”江衔月捂着胸口,只觉得心脏好像不是自己的了,随时都要跳出胸腔去。
钟五慢慢松开她,大步离去。
——
连着几日,江衔月都心不在焉的,不是看着手里的梳子发呆,就是望着天上的白云发愣。
江旭无言,这都不用想,一定是钟五来过,把她的魂都勾跑了,真是女大不中留。
“三奶奶说,正月里不能动针线,你嫁衣都绣好了吗?”
江衔月回神,一脸茫然道:“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