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临证经验)
1.李献加味地黄丸治禀赋不足型痴呆。
方药组成:熟地黄15g,山茱萸12g,山药15g,茯苓12g,牡丹皮10g,泽泻9g,鹿角胶(烊化)10g,五味子12g,枸杞子15g,远志6g,当归12g,巴戟天15g,大枣5枚。
功效:补精填髓。
主治:自幼起病,多有发育畸形,如头颅偏小或畸形,眼裂较窄,眼距过宽,发音不清,智力明显低于同龄人等。成年后神情呆板,反应迟钝,动作古怪,发音不清或词不达意,重者精神呆滞,生活不能自理,不能抵御危险伤害而成白痴。舌淡胖或偏暗,舌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细无力。
方解:本方在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之阴基础上稍佐温阳补血之鹿角胶、当归,全方补精填髓,补而不腻。若血瘀日久化热,症见夜热早凉、口渴不欲饮者,加牡丹皮9g,生地黄12g;血虚明显者,重用当归,加熟地黄15g,鸡血藤15g,阿胶(烊化)12g;乱梦纷纭,心悸易惊者,加合欢皮12g,远志12g,酸枣仁12g;肾虚遗溺者,加山药12g,桑螵蛸10g。
2.王成才加味还少丹治脾肾亏虚型痴呆。
方药组成:熟地黄15g,枸杞子12g,山茱萸12g,肉苁蓉15g,远志6g,巴戟天15g,小茴香 9g,杜仲18g,怀牛膝15g,茯苓12g,山药15g,五味子6g,党参15g,楮实12g,石菖蒲10g,大枣5枚。
功效:补肾益脾,健脑生髓。
主治:老年表情呆板,行动迟缓,健忘,语言明显减少,日夜颠倒,傻笑傻哭,生活不能自理,或有幻觉、妄想。
方解:肉苁蓉、巴戟天能入肾经血分;茴香能入肾经气分,两者可同补命门相火之不足,火旺则土强而脾能健运矣。熟地黄、枸杞子为补水之药,水足则可以济火,而不亢不害矣;杜仲、牛膝补腰膝以助肾;茯苓、山药渗湿以助脾;山茱萸、五味子生肺液而固精,远志、石菖蒲通心气以交肾;大枣补气益血,润肺强脾;楮实助阳补虚,充肌壮骨;此水火平调,脾肾交补之剂也。
3.赵钱洗心汤加减治痰浊上蒙。
方药组成:半夏15g,陈皮15g,党参18g,甘草9g,茯神15g,酸枣仁12g,附子9g,神曲12g,石菖蒲12g,旋覆花9g,远志12g。
功效:健脾化湿,豁痰开窍。
主治:痴呆兼见纳呆脘痞,咳吐痰涎,心悸不寐,舌淡苔白腻,脉缓。
方解:党参、陈皮、神曲益气健脾;半夏、陈皮、石菖蒲、远志行气化痰,健脾开窍;茯神、酸枣仁、旋覆花安心神;全方健脾化湿,豁痰开窍。痰热者加黄芩12g,栀子12g;脾虚甚者可以人参易党参,加白术12g;痰阻中脘伴便结者,可用姜汤送服茯苓丸;神思迷茫、表情呆钝者加服苏合香丸,每次1丸,每日2次,或重用石菖蒲、远志。
4.夏翔回春饮治肾元虚亏,气血瘀滞,痰浊阻脑。
方药组成:生黄芪、葛根各30g,川芎、麦冬、何首乌、锁阳、石菖蒲各15g,制南星10g。
功效:益气补元,活血化痰,开窍醒神。
主治:痴呆兼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气短乏力,咳痰,舌淡脉涩。
方解:以生黄芪为主,能补益升提“脑气”、“髓气”、“肾气”,配以首乌、锁阳以调补肾阴肾阳;麦冬、葛根以增强补阴生津之功,而且此二药尚有保护动脉,改善脑部血液供应,提高心脑之耐缺氧能力;佐以川芎、石菖蒲、制南星可活血化瘀,祛痰化浊,醒脑提神。腰膝酸软,加生地黄12g,山茱萸9g,以养肝滋肾;面色萎黄,气短心悸,加当归、白芍各12g,并重用黄芪,以补气养血;胸闷呕恶,食少多寐,加白术、天竺黄、青礞石各15g,以豁痰开窍;激动易怒,口苦目赤,加钩藤、黄芩各15g,生石决明30g,以平肝泻火。
5.姚培发补肾醒脑煎治疗痴呆。
方药组成:生地黄30g,当归12g,白芍10g,焦山栀10g,牡丹皮10g,白术12g,茯苓15g,泽泻10g,川芎12g,石菖蒲10g,远志9g,郁金10g。
功效:补肾醒脑。
主治:神情呆板,不思言语,躁动易怒,口干且苦,夜寐不安,纳差便溏,偶有二便失控,生活不能自理,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舌质紫暗,苔薄黄腻,脉弦。
方解:本方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加以川芎、当归行血;石菖蒲、远志、郁金开脑窍。气虚加黄芪、党参;脾虚加香砂六君子汤。
(临床精选)
1.自拟益智醒脑汤石菖蒲、丹参、红花、益智仁、黄精、菟丝子、益母草各30g,山茱萸、覆盆子、龟甲、远志、酸枣仁、党参各15g,丁香、沙参、枸杞子、五味子各10g,胡桃仁粉(冲服)30g。[王树炜,等四川中医,2005,23(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