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内科病中医传统疗法精华> 第133章 预后良好,多数患者可在短期内恢复 (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3章 预后良好,多数患者可在短期内恢复 (2)(3 / 3)

水蛭10g,葛根10g,豨莶草10g。[吴泉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3(9):1201]

12.活心血汤治疗党参15g,黄芪30g,玉竹12g,桂枝10g,香附10g,当归12g,川芎10g,郁金10g,山楂20g,益母草30g,丹参30g。[王永标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1(10):923]

(临证体会)

1.恰当选用活血化瘀中药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重要手段,不可忽视缺血性中风的最终结果是脑组织的变性和坏死,所以,在早期进行积极改善脑组织供血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活血化瘀中药,如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参、水蛭等均有增加血流量,改善脑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酶活性,减少再灌注性脑损伤等作用,与肝素钙、肠溶阿司匹林有类似的疗效。验之于临床不仅有确实的疗效,而且应贯穿本病治疗的全过程。在治疗中,还要结合本病早期的高血压和脑水肿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审慎用药,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气虚者益气活血,可重用黄芪;痰瘀互结者化痰活血,并佐以行气,可选用陈皮、半夏、茯苓、胆南星、川芎、香附等;风瘀者可选用虫类搜剔之品,如全蝎、蜈蚣、地龙、水蛭等;气滞血瘀者行气活血,选用川芎、延胡索、郁金、三棱、莪术、乳香、香附等;热(毒)瘀者,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选用大黄、黄芩、土鳖虫、茜草、水牛角等;寒瘀者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选用三七、川芎、红花、桂枝、鹿角霜等;阳虚血瘀者,温阳化瘀,选用附子、肉桂、干姜等。

2.腑气不通是中风病急性期的重要证候,应加强防治中风多属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而致阳升风动,气血逆乱,脑窍蒙塞;或因气虚血瘀,脑脉痹阻;或痰瘀流窜,痹阻清窍,脉络阻滞,但无论何因,均可致腑气不通。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木横土衰或气虚血瘀,必致脾胃斡旋升降失常,致中州运化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且中风急性期多为阳火亢盛,火热内炽既可烁液成痰,助阳化风,又可消烁津液,致胃肠燥结,腑气不通。加之中风病发,卧床,饮食失养,或加误治而又加重腑实。腑实既可作为中风的一种诱发因子,又可作为中风后的一种病理状态,持续存在于中风病病程中,甚或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病情,在急性期腑实尤为常见。临床所见中风病者,绝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大便秘结或大便困难,重症患者尤为多见。因而,中风病急性期,尤其是对中风闭证而言,通腑法是重要的治法之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