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内科病中医传统疗法精华> 第74章 尿路感染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4章 尿路感染 (1)(2 / 3)

中医药对控制尿路感染,特别是复杂性尿路感染,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急性膀胱炎中西药治疗见效快,且不易复发。对复杂性尿路感染,需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辨证施治)

1.膀胱湿热证

主症:小便频急不爽,尿道灼热刺痛,尿黄浑浊,小腹拘急,腰痛,恶寒发热,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加减。车前草12g,萹蓄12g,瞿麦12g,滑石15g,大黄6g,栀子9g,甘草6g,石韦10g,白花蛇舌草18g,珍珠草18g,荠菜15g。

加减:若大便秘结、腹胀者,可重用生大黄,并加用枳实、厚朴以通腑泄热;若伴见寒热、口苦呕恶者,可合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若湿热伤阴者去大黄,加生地黄、知母以养阴清热;尿血者选加大蓟、小蓟、白茅根以清热止血。

2.阴虚湿热证

主症:尿频不畅,解时刺痛,腰酸乏力,午后低热,手足烦热,口干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12g,黄柏12g,熟地黄15g,山茱萸12g,山药15g,泽泻12g,牡丹皮12g,茯苓15g,蒲公英15g,石韦10g。

加减:若见骨蒸潮热者,加青蒿、鳖甲;五心烦热甚者加知母、黄柏;目花干涩者,加枸杞子、菊花;头晕头痛者加天麻、钩藤、杜仲;小便不利者加车前草、刘寄奴;有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

3.脾肾两虚,湿热内蕴证

主症:尿频,余沥不净,少腹坠胀,遇劳则发,腰酸,神疲乏力,面足轻度浮肿,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佐清热利湿。

方药:无比山药丸加减。山药15g,肉苁蓉12g,生地黄15g,山茱萸12g,菟丝子15g,黄精15g,茯苓15g,薏苡仁15g,泽泻12g,牛膝15g,石韦10g。

加减:脾虚气陷,肛门下坠,少气懒言者加党参、黄芪、白术、升麻、柴胡之属;面色苍白,手足不温,腰膝无力,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数者,少佐附子、肉桂、淫羊藿等温补肾阳之品;夹瘀者加丹参、赤芍、蒲黄等;湿热明显者加珍珠草、土茯苓、蒲公英等。

4.肝郁气滞证

主症:小便涩滞,淋沥不宣,少腹满痛,苔薄白,脉多沉弦。

治法:利气疏导。

方药:沉香散加减。沉香6g,橘皮6g,当归12g,白芍15g,石韦10g,滑石18g,冬葵子15g,王不留行15g,甘草6g。

加减:胸闷胁胀者,可加青皮、乌药、小茴香以疏通肝气;日久气滞血瘀者,可加红花、赤芍、川牛膝、刘寄奴以活血行瘀。

(单方验方治疗)

1.治五淋方。虎杖不计多少为末,每服2钱,用饭饮下,不拘时候。

2.竹叶菜、车前草各30g,甘草10g,适用于本病尿频、尿急者,水煎服。

3.马齿苋60g,甘草梢6g,水煎服。白茅根、小蓟各30g,水煎代茶饮或绞汁炖服,适用于肾盂肾炎。

4.金银花、马鞭草各15g,灯心草3g,水煎服,适用于尿道炎。

5.黄连18g,吴茱萸3g,研末加200g面粉,加水制成面粉,上屉蒸熟,每日服2次,4~6日为1个疗程。

6.敷脐方。取莴苣叶适量捣如泥,敷于脐上,可治小便不利、尿血。

7.透骨香药酒。透骨香500g,纯高粱白酒1 500g。将药放在酒中浸泡7~10天备用,每日3次,每次约50ml。

8.川楝子汤。川楝子20~30g,将川楝子砸碎,水煎二次,二次煎液混合,早、晚分服。

9.鲜车前草50~100g,水煎服,每日1次。适用于热淋症见尿频、尿急、尿痛,发热或血尿等症者。

10.取艾棉桃12个(野艾上长的虫窝)、海金沙60g(布包),水煎服。功用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凉血消肿。用于治疗急性膀胱炎。

11.纳西族民间验方。海棠果20~30g,车前草15~30g,地豇豆15~30g,蒲公英15~25g,山药15~20g,茯苓15~20g,泽泻15~20g。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盂肾炎。

12.利湿散。土茯苓、绵茵陈、生地黄、菊花、甘草等。每次1~2包,每日3次。适用于膀胱湿热证。

(中成药治疗)

1.八正合剂每次20ml,每日3次。适用于膀胱湿热证。

2.尿感宁冲剂每次1~2包,每日3次。适用于膀胱湿热证。

3.清开灵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适用于膀胱湿热证。

4.知柏地黄丸每次6g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