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树黏膜急性炎症,为一个独立病症。其感染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病毒感染,包括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A和B、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A21、鼻病毒等。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百日咳杆菌,也可以是本病的病原体,常见于年轻人。其他致病因子有矿物质、植物粉尘、刺激性气体(强酸、氨、某些挥发性溶剂、硫化氢、二氧化硫和溴化物等),环境刺激包括臭氧、二氧化氮、香烟和烟雾等。健康成年人多半由腺病毒或流感病毒引起,儿童则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副流感病毒为多见。该病在过度疲乏、受凉,削弱了上呼吸道生理防御功能和在寒冷季节气候突变时容易发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咳嗽和咳痰,部分患者可伴气喘。本病主要病理表现为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黏膜腺体肥大,分泌物增加,并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若细菌感染,分泌物可呈黏液脓性。炎症消退后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可恢复正常。本病通过影像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肺功能检查、内镜等检查手段可以诊断。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冬春两季多见。其发病率高,据20世纪90年代初统计,我国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发病率为1%,为一种常见多发性疾病。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咳嗽”等范畴。
(病因病机)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不论邪从外入,或自内而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迫气上逆而作咳。其病因病机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外感六淫外感咳嗽为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肺系,或因吸入烟尘、异味气体,肺气被郁,肺失宣降。多因起居不慎,寒温失宜,或过度疲劳,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以致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外邪客于肺而致咳嗽。《河间六书·咳嗽论》“寒、暑、湿、燥、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即是此意。由于四时主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其中尤以风邪挟寒者居多。
外感咳嗽属于邪实,为六淫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因于风寒者,肺气失宣,津液凝滞;因于风热者,肺气不清,热蒸液聚为痰;因于风燥者,燥邪灼津生痰,肺气失于润降,则发为咳嗽。若外邪未能及时解散,还可发生演变转化,如风寒久郁化热、风热灼津化燥、肺热蒸液成痰等。
2. 内邪干肺内伤咳嗽总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病因包括饮食、情志及肺脏自病。饮食不当,嗜烟好酒,内生火热,熏灼肺胃,灼津生痰;或生冷不节,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致痰浊内生,上干于肺,阻塞气道,致肺气上逆而作咳。情志刺激,肝失条达,气郁化火,气火循经上逆犯肺,致肺失肃降而作咳。肺脏自病者,常由肺系疾病日久,迁延不愈,耗气伤阴,肺不能主气,肃降无权而肺气上逆作咳;或肺气虚不能布津而成痰,肺阴虚而虚火灼津为痰,痰浊阻滞,肺气不降而上逆作咳。
内伤咳嗽,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而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火可互为因果,痰可郁而化火(热),火能炼液灼津为痰。多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上干于肺所致。常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脏气多虚,故属邪实与正虚并见。虚实之间尚有先后主次的不同。他脏有病而及肺者,多因实致虚。如肝火犯肺者,每见气火炼液为痰,灼伤肺津。痰湿犯肺者,多因湿困中焦,水谷不能化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反而聚生痰浊,上干于肺,久延则肺脾气虚,气不化津,痰浊更易滋生,此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道理。甚则病及于肾,以致肺虚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由咳致喘。如痰湿蕴肺,遇外感引触,痰从热化,则易耗伤肺阴。肺脏自病者,多因虚致实。如肺阴不足每致阴虚火炎,灼津为痰;肺气亏虚,气不化津,津聚成痰,甚则痰从寒化为饮。
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相互为病。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邪,而致咳嗽屡作,肺脏益伤,逐渐转为内伤咳嗽。内伤咳嗽,肺脏有病,卫外不强,易受外邪引发或加重,在气候转冷时尤为明显。久则肺脏虚弱,阴伤气耗,由实转虚。
(诊断要点)
1.急性起病,常有受凉史,早期可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病程在2个月以下。
2.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发热或不发热,可有胸骨后灼痛或喘息。
3.查体双肺可闻及干性啰音,少有湿啰音。
4.胸部X线片可阴性或见肺纹理增粗,血常规可正常也可有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
5.病毒和细菌学检测有助于病因学诊断。
(辨证施治)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外感咳嗽,多为实证,应祛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