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始,案子是由张彬遇害的尸体而引发的,然后王警官才碰见了袁章,最后才得知张源已死的消息。可事实上,张源时最早死亡的人。
那么案件的真实顺序,应该是张源自杀,然后张彬被杀,最后是遇到袁章。
仔细咀嚼着其中的关系,王警官忽然发现了一处关键:张源,张彬都姓张,而张源的名字反过来念,正好叫袁章。
这是怎么回事?会是一种巧合吗?
王警官摇了摇头,否认了自己的这个想法。案件的发生从来不存在什么巧合或偶然,证据是一条接着一条,它们相互之间是有关联的,因为真相只有一个。
但可以肯定的是,除去已经死掉的两人外,袁章便是这起案件的第三号重要人物,至少目前是这样。而且,在袁章没有拿出一定的证据以前,王警官甚至怀疑张彬的死与袁章都有不小的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王警官怀疑张彬是被袁章杀的。
这不是不可能。因为张彬不是自杀,那么和他有关的任何人,甚至是陌生人都有可能是凶手,他们的区别只在于动机的不同罢了。
杀人案,只有情杀,仇杀和财杀,还有就是精神不正常的人所杀。只有最后一种是没有动机可言的。
可是张彬孤身一人,在邻居和朋友的口碑里也还算不错,死亡之后身上的财物也没被动过。这就排除了前三种杀人动机。现场又有明显的翻找痕迹,说明也不是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所为。
而且,王警官想起那天和袁章的谈话,他发现对方不像是个精神病人。
王警官知道对方要找的东西是什么,而且从那个已经自毁的主机里的东西来看,也和这个杂货店以及旅馆有关系。
那么,会不会杂货店和旅馆的现任主人,都是假的呢?
王警官被自己这个突然涌入大脑的想法吓了一跳,但随即他便意识到,自己的这个假设并不是无中生有。
如果杂货店和旅馆的两个主人都是由其他人假冒的,换言之,就是现在的袁章和那对老夫妻,其实根本就不是旅馆和杂货店的所有者,那么真正的主人究竟是谁?
是张彬电脑里的老头和老妇人,还是张源日记里的两个老头?
袁章接近这个杂货店的目的被张彬所知晓,因而使得袁章动了杀机,这也不是不可能。
张源写日记时精神已经有些不正常了,他的话不能全信,而且张源和张彬现在都已经死了,那么最大的受益人会是谁?当然是还活着的那个!
毫无疑问,这个袁章一定有问题!
想通了这点的王警官呼吸都有些急促了,他的脸色涨得通红,似乎这起案中案的突破口已经被他找到了一样,王警官激动得几乎不能自已。
他很想把这个线索告诉给专案组的成员,但想了想,他还是放弃了。毕竟现在的证据不足,而在没有证据的法治社会,要让别人相信你的话,很难。
王警官一边吃午饭一边借看报掩饰自己的情绪,他不想让父母知道这些。
但饭还没吃到一半,王警官的脸色却一下子沉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