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弘眉头微皱,张口吐声,却只见嘴唇开合,依旧没有一点声响传出来。
果然是传闻中改天换地,斗转星移,自成一方小世界。
燕弘心下赞叹,敬佩之意油然而生,归虚境界大神通,当真神异之极,“这位就是燕弘小友了吧”一个温和淡泊,似春雨绵绵的声音忽然在这无声之地响起。
有声音!是那个人?
燕弘猛然转头,向声音传来处看去,赫然发现不远瀑布之下,水潭之中,一块大青石上,一位鹤发童颜,素色道袍披身的老者静静盘坐,一双澄净无物的眼睛正看着自己。
怎么会?那个位置,我应该一来到这里就能直接看到才对,然而直到现在,直到他发出声音我才发现他的存在道生万物,而人与天合,身与心合,心与道合,物我无别,混同如一,这是……物化之境?
虽然在发现此地无声的时候就已有所猜测和准备,但这一刻,他还是难免心中震动。
果然,这位道家的前辈比我走得更远如果我是近仙,那么他便是已经开始化仙了,距离结成道果,破碎虚空也不过是一步之遥。
“在下便是燕弘,不知前辈如何称呼?”燕弘很快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站在岸边遥遥一礼。
“不敢当少侠年纪轻轻,便已走到如此地步,实在是让老朽大为震动,不得不感叹一句后生可畏,老道松隆子,冒昧请小友来此,还请小友莫要见怪。”
道号松隆子,尊号元辰真人,正是如今道家第一人。
燕弘心道一声了然,微微欠身“晚辈见过元辰真人。”
“不知元辰真人邀晚辈前来,有何指教?”燕弘道。
“指教不敢当,只是有一事,许告之小友,以策万全。”松隆子和善的说道。
“如此,还请前辈示下。”燕弘道。
“呵呵……小友不必如此拘礼,且上前安坐,听老道我细细说来。”长袖一扬,示意燕弘坐下。
燕弘与松隆子对面而坐,慢饮名茶,须弥之后,松隆子才缓缓放下茶杯,将一切娓娓道来。
“想必,荀况已将苍龙七宿之事告知小友了?”松隆子道。
“荀夫子的确向晚辈提及过此事,之事并未详加解释,只言时机未到。”燕弘道。
“如此老道便将此事与小友详解。”松隆子一手抚须缓缓道。
“愿闻其详……”燕弘放下手中茶杯,洗耳恭听。
“此事说来话长……究其因由还要追溯道上古之世,武王伐纣,纣王大军于牧野大败,成汤六百年基业因此分崩离析。”
“此事,晚辈以知晓,只是不知这与那苍龙七宿又有何关联?”燕弘问道。
“牧野之战,其中因由牵连甚深,成汤之社稷之灵乃是玄鸟即凤灵,而姬氏周族社稷之灵乃是龙灵,牧野之战成汤五十万大军被姬氏一族五万兵马击溃,除却当时姜太师运筹帷幄之外,皆是因为凤灵被龙灵击败!”
“凤灵?龙灵?!此等神物,世间真的存在!”燕弘非常诧异。
“小友稍安勿躁……且听老道娓娓道来……龙灵击溃凤灵之后,姜太师施法,将凤灵真元封印与四方,并设下四象封印,如今千百年过去,凤灵早已炼化,归于地脉,镇压九州。”
“此事竟如此玄奇?!”燕弘惊异道。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小友不必惊讶……此后,周武王与姜太师在那成汤帝都朝歌寻到昔日之禹王九鼎。”松隆子道。
“嘶——!”燕弘倒吸一口冷气,又是禹王九鼎,又是龙凤,事情真的完全出乎预料,之后燕弘屏息凝神,仔细聆听。
松隆子见此,微微点头接着道“王朝之绵延,在于气运,姜尚以九鼎为媒介,施法据天下之气运,为大周聚八百载国运……然而姜尚终究留于凡尘未得仙道,到得寿元将尽之时,却也不免为子孙后代考虑。
于是,便奏请周公旦,在东海之滨建起封神台,名为镇压海眼,实则为姜氏一族谋得气运命脉,并且以此截取大周四百年国运!”
"四百年?!“燕弘瞠目结舌。
“不错,真是四百年,正因为如此,九鼎之力泄露,天脉不稳,幸有四象之阵稳固凤灵镇压地脉,周氏才苟延残喘四百年,也因此有了如今战国之乱世。”
“那……晚辈斗胆一问,往日天下七国纷争,而姜氏一族东域之齐国更是于百余年前被臣子窜某,正是田陈窜齐这又是何解?”
“问得好……所谓混沌初开方有天地二道,天衍四九,地化九州,天下气运有九分,自有遁去的一,这便是九鼎之用意所在;天下七国分得七分气运,而周氏则残存两分,而未曾亡国,姜氏一族为人臣着,某君上之气运,自然会被王室齐云反噬。”
“原来如此,前辈请继续。”燕弘道。
“恩……苍龙七宿,便是重聚禹王九鼎,收敛天下王道之气,再往东域破去封神台之禁发,释放庞大王朝气运。”
“原来如此,这便是苍龙七宿,七鼎秘藏于七国,那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