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婧婧老家在县城的另一头,一个叫沿口的小镇边缘。
也是农村。
付从荣是本地人。
一个本地的小镇作题家,做着做着,就坐到了今时今日的位置。
在本地的县城做官,步步高升,成了一方父母官之首,可想而知,这是何等光耀门楣的事?
所以,在这一片,付家的声誉自然不用说。
不好也得配个好。
今儿是腊月二十八。
南方所谓的过年,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自家人,老婆孩子之类,自家人在自己的小家里面,大年三十晚上,一小家人团团圆圆。
另一种就和亲朋好友有关。
会在春节的前后,每家每户请亲戚过来家里坐坐,吃饭,打牌,吹牛,这也叫过年。
两种过年,年年如此。
这就会形成一种现象,除了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这两天,年前年后,基本上是今天吃这家,明天吃那家,家里面都不怎么开火的。
有的嫌麻烦,喜欢去下馆子,下午就在临近的茶馆里面打打牌。
更多的是喜欢在老家聚聚,毕竟国人讲究这些。
付家今天就远在家里办,人不少,没办法,该来的,不该来的,都要来。
而且老家这边还有两个老人在。
就在家里热闹一下。
因为人多,所以靠着许曼一个人是施展不开的。
就叫了个办厨的,弄上七八桌,也便利,花不了多少钱。
一大早的,就不断有亲戚朋友上门。
然后各做各的,或是和付从荣谈天说地,或是帮着许曼忙活着屋里,反正不会让自己空下来。
面子要给付书记撑着。
江凡两人一大早出发,先要到县城,买了不少东西之后再往沿口镇赶。
这还是江凡一路火花带闪电,才在十一点之前赶到。
还好没有等过了吃饭的点才到,不然那他这个‘新人’,往后不知道要被付婧婧那些亲戚在背后说多少闲话。
小镇的边缘,还要向外延伸一点,在大马路进去一段距离,才是付婧婧他们老家。
这个村子就比大老包村好太多,一眼看去,新式楼房不少。
付家也是一栋小二层的房子。
不过看样子,应该是修了很多年了。
有些陈旧。
远远的,就看到院子里面飘起的炊烟,院子里人不少,来来回回的忙活着。
孩子们在院坝里面嘻嘻哈哈。
“紧张不?”
江凡笑着摇了摇头,“不紧张,就是这种见亲戚的场面,我还是头一回。”
这种以结婚为目的的见亲戚。
江凡应该这样说。
付婧婧笑意温柔的握了握江凡的手,“老公,可别给我丢人啊。”
江凡咧嘴一笑,信誓旦旦道:“保管叫你脸上有光。”
车子在付婧婧的指导下行驶过院子,在院子的另一头,有一大片空地,那儿已经停着不少车了。
“婧姨姨来了!”
“新娘子来了!”
一群小孩在江凡缓缓经过院子的时候,看到了坐在副驾驶的付婧婧,跳脚高兴的吼着。
主角来了。
众人的视线都看了过去。
要看看付从荣的女婿,究竟怎么个样子。
屋里说话的大人们也走了出来,站在屋檐下。
江凡把车停好。
去后备箱把买的药酒两个箱子垒在一起,抱着朝院子走去。
付婧婧从车后备箱拿了些东西,跟在江凡身边,帮他看着他不方便看的脚下的路。
这场面,就像是一大群人在看猴子一样。
江凡怡然不惧,对每个人以笑脸应对。
“怎么还买烟酒啊,屋里都有呢。”
穿着围裙的许曼喜笑颜开的走上前来。
“婧婧说人多,我就又买了点。”
人确实挺多,乍一看,几十号呢。
“抱屋里去吧。”
许曼引着江凡两人进屋,屋里就是普通农村家庭的陈设,很常见。
旁边有个黑黢黢的小屋子,许曼让江凡把东西抱到那里面。
“等会儿我领你跟婧婧认下人啊,重要的不重要的,都喊一声,礼数还是要讲。”
放下两个箱子,江凡点头道:“我知道,许阿姨。”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
好歹到这一天了。
许曼说到底,还是个家庭妇女,对这样的场面,是打心底喜欢的。
谁家不想热热闹闹,喜喜气气的?
江凡两人再出来的时候,付婧婧已经在院子里和七大姑八大姨笑着聊起天来。
“爸,妈,这是江凡,婧婧的朋友。”
这会儿说朋友两个字,其实就是男朋友的意思。
当然,对于几天后就要结婚的两人而言,更是未婚夫的意思。
一共四个老人,都在屋里。
江凡挨着喊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许曼不是这边的人,她爸妈是前两天接过来的。
就是为了过年,以及参加两人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