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 第857章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57章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下)(1 / 2)

并州。

自从关外河套地区,被分割走,单独建立刺史部之后。并州的很多事情,就改变了。

因为有人在前方挡住,并州不需要考虑被草原入侵的事情,只在并州雁门郡长城驻扎少量的兵力。

专心发展境内的农桑,商业。作为第二梯队,负责供应前方粮草。

而且现在张霸强大,国家强盛。鲜卑不敢入寇,河套自己的实力也很强,几乎没有战争。

并州就被发展起来了。

并州虽然被两行大山夹在中间,境内山地多而平原少。但也有很多平原谷地。因为战争动乱,人口少,良田多。

加上当地官府、朝廷强力,发展起来并不奇怪。

其中并州刺史田丰的作用,至关重要。

现在并州各郡,各县的粮仓,都是丰盈。虽然不至于到了粮食内粮食都烂了的地步,但真的很多很多。

这其中就属原来太原郡,现在周侯国最富裕。

周侯国,周都晋阳城。

虽然这座城市不如蜀都成都繁华,但也是天下第一流的大城市。

城中热闹喧嚣,车水马龙。街道上极少无所事事的人,没有乞丐。

百姓都能穿上好衣裳,面色红润,身材都较为健壮。

刺史府,书房内。

田丰召见了府内大官吏,开小会。田丰穿着官服坐在主位上,神色肃穆,说道:“朝廷调遣,冀州百姓无辜。我自然会全力以赴。但是并州虽然紧挨着冀州,却有太行山作为阻隔。运送粮食,困难重重。”

“到底是翻越太行山好,还是先运送去河东,再走水路好。我们商量一下。”

在田丰的主持下,经过商议之后。并州地方决定翻越太行山。翻越山路,损耗会更大。

但没办法。现在天下粮食都集中去冀州,得考虑水路拥堵的问题。

朝廷的货船吞吐量行不行?

计算之后,还是翻越山路,走太行山去冀州比较好。

随着田丰一声令下,各郡的郡守不用把粮食集中到晋阳,各自负责转运粮食,前往冀州。

并州虽然比不上益州,但也尽绵薄之力。

不辜负冀州百姓。

……………..

朝鲜州。

朝鲜半岛上,原本就有各个时期迁徙进入的汉人百姓。又有东汉朝廷经营维持了多年的乐浪郡作为根基。

再加上张霸持续转移朝鲜半岛上的蛮夷去汉地居住,又转移汉人前往朝鲜半岛。

朝鲜州刺史鲜于辅在朝鲜州展开工作,比徐荣在北国州容易。现在各个方面,已经走上正轨。

哪怕是朝鲜州最南方的,后世的济州岛,也已经有汉人官员治理,百姓生活了。

可以说是形势一片大好。只要张霸以及后人二三代人的经营。朝鲜半岛上,就只剩下说一口洛阳官话的汉人了。

朝鲜这个地方,基本上都是山林。只有东边沿海有一点点的碎片平原。西边有小片平原。

它这里的山货很重要。高丽人参等各种山货,矿石是主要的经济资源。

渔业也非常发达,是很多百姓赖以生存的生计。

只有产粮,只能自给自足。遇到灾年,恐怕够呛。但自从鲜于辅到任之后,朝鲜州风调雨顺,粮食也有结余。

朝鲜州距离冀州很近。运粮比益州方便太多,粮食虽少,但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乐浪城,朝鲜县。

作为一州治所。这座城池狠狠的被鲜于辅扩建,修葺了一番,极为气派宏伟。

刺史府,书房内。

鲜于辅与乐浪郡守王归分主次而坐,商议运粮之事。

鲜于辅叹了一口气,说道:“我朝鲜州,只有乐浪郡、玄菟郡有粮。力量有限,但也要尽绵薄之力。”

王归点了点头,说道:“刺史说的是。”顿了顿,他又提议道:“虽然我们粮食不多,但盛产咸鱼。不如大量收购,送去冀州。虽然咸鱼不管饱,但也能吃用。”

“嗯。”鲜于辅有些惊讶,但想了一下还是答应了。

于是。朝鲜州也尽了力气,运送粮食、咸鱼支援。

力量虽小,但情义深厚。

没有做一个看客。

……………

北国州。

正如张昭、张纮、王朗三人所说,这里虽然天寒地冻,地广人稀。但因为土地肥沃,产量极高。

而且这里原本就有高句丽留下的数百万人口,加上汉人不断的移民。其实粮仓丰盈,成为了天寒地冻的粮仓。

这里的百姓,可比幽州这个苦寒之地,富足多了。

北国州,零勇县。

司马氏的聚集地。司马氏的住宅以庄园为主,星星点点散布。部曲的居住地,以村落的形式存在。

到处都是规划的整整齐齐的农田,引水渠网状分布。

司马氏的凝聚力很强,发挥了意料之中的作用。

司马氏来到零勇县居住,还不足一年。但他们自己带足了粮食,又种下了庄稼。

今年北国州风调雨顺,庄稼茁壮生长。

秋收可期。

司马防的庄园内。司马八达还是没有分家。但是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