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星,新清泉市。
李前朝窗外挥手,目送冰车远去,消失在雪原和灯光中。
徐阳夫妇在新清泉市盘桓一个多月,今天决定启程,到航天基地参观,然后去往下一座城市。
经受过蜃景降临,超级地震威胁年代的人,才清楚如今的安定来之不易。
他们珍惜这段时光,决定到处走走,去看看世界。
而不是困在一座城,几间屋子,度过忙碌平庸的一生。
但普通人的一生,放在李前面前,只是其寿命的5%。
和整个宇宙相比,恐怕沧海一粟都算不上。
过去的时间中,李前一直在研究那日天象事件的收获。
瑰丽的宇宙奥秘,藏在那些引力频率和数学符号中。
参与研究的人有李前,前登月工程师,以及苏想之眼发明者苏想。
李前将天象事件中获得的种种感悟,交给画中老人研究。
他的智力正常,思维速度是常人四五倍。
李前把那些资料全部交给老人。
老人计算完毕后,再交由苏想去验证,然后把复杂的原理和结果告知李前。
饶是如此,李前也再次感受到学习之苦。
穿越以前,他只是普通人的智力,勤奋刻苦,考上首都大学。
而普通人的智力,数学方面能搞懂基础的微积分,就已经是极限。
好在李前精神力强大,思维速度快,虽然一次次发现自己变聪明是错觉,可通天祗的能力真实无虚。
听懂苏想的讲解,尝试演示不是问题。
老人研究李前在重力井附近捕捉到的特殊波动,进度缓慢,因为资料很少。
即使李前让1号玩家将其他几座重力井的波动都记录下来,交给人类和老人研究,进展也不大。
老人得到天象事件中大量资料,研究速度明显加快。
回到17层家中,苏想等在客厅。
面前的茶几摆放电脑和几堆稿纸。
苏想看起来神色憔悴,最近一段时间,虽然只是验证,也非常耗费心力。
听到开门声,看到李前走进,冲起翻了个白眼,注意力重新集中到电脑。
李前心疼,坐到苏想身边,轻轻揽住她肩膀。
“等我大致搞懂原理,一些资料就可以交给中心,浪费别人时间去。”
苏想笑了下,喜滋滋,但立刻抿起嘴,哼了声。
她把头扭到一边,拿起一叠稿纸,骄傲地道:
“这份我差不多验证完了,其中还有几个难点,结果可能不够精准,但已经足以证明一些真相了。”
苏想翻开第一页,表情立马变得严肃,上面是密密麻麻的算式。
部分电脑打印,部分手动书写。
苏想翻过每一页,让李前记忆,之后进入画中,将这些复制给老人。
直到最后一页,所有繁琐的公式,复杂的数字,都变成几行非常简洁的公式。
李前认得其中几组。
以前上学见到过。
其中最为简洁的一组是:
F=G(m1*m2)/r^2
这个是万有引力公式。
从这一页其他公式,以及苏想过去每个夜晚的讲解,李前恍惚明白过来。
所有的一切变化,都落在这个简洁的公式上面。
F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
G表示引力常数。
m1,m2,是两个物体的质量。
r是物体之间的距离。
老人一直在研究的那些频率、引力扭曲、变化现象,就是这个公式中‘G’的变化。
G为引力常数。
什么是引力常数?
就是宇宙规律中,恒定不变的东西。
比如‘π’,光速‘c’等。
当然,随着科技发展,人类的进步,常数其实在变。
如‘π’随着计算力增加,计算的位数越来越多。
G也是一样。
高中的时候学过,G是卡文迪许改进扭秤后,测量出相对精准的数值。
航天技术发展,空间站、空港的建立,在微重力环境重新测算,这个常数更加精确。
但是以上这种变化,是基于G不变,人类计算能力的进步而改变。
可从老人的计算中,重力井的出现,天象事件中星球引力躁动,变化,都是这个G的直接改变。
苏想一开始知晓这件事,震惊程度不亚于天象事件中,那些疯狂的科学家。
就跟科幻小说中,说出‘物理学不存在了’的科学家差不多表情。
非常痴呆。
不过苏想的接受能力还可以,没用多久就缓过来。
宇宙常数的改变,影响非常严重。
比如G。
天体运动中,G增大,天体受到的引力就越大,行星轨道都会缩小,反过来的话,行星有可能脱离轨道,脱离恒星系。
再比如恒星,G变化,内部引力会改变,聚变反应受到影响。
G增大,恒星内部压力变高,聚变反应更快,消耗燃料速度加快,恒星寿命自然缩短,反之恒星寿命延长,甚至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