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三国:让你救关羽,没让你灭孙权> 第90章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0章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1 / 1)

面对关兴的询问,众人心情沉重的堪比上坟。

若张承真像他们刚才说的那样,数路大军同时扑来围追堵截,他们所依赖的机动性就会瞬间丧失殆尽,逃无可逃。

这是专为他们汉军设计的天罗地网啊,在兵力战力都不如人家的情况下,让他们拿什么打?

甘逊忧心忡忡的说道:“太难了,若能拖个一两年,等炼钢厂彻底投产,所有人都换上新式武器和农具的话或许可以,但是现在,时间太紧张了,咱们根本发展不起来。”

甘逊虽没去过炼钢厂,却看过关兴写的乌伤发展计划书,若真按照关兴的规划发展下去,最多三年他就有信心正面硬刚十万吴军,问题是吴军不给他们发展时间啊。

程礼宁桓等人也没破敌之计,同时发出一声无奈叹息。

唉……

只能发现问题却无法解决问题是大多数人的通病。

他们虽能猜到张承的战术却想不出破敌之策,人家吴军就是要用绝对的实力欺负你,你能有什么办法?

关兴却胸有成竹的笑道:“怎么一个个垂头丧气的,没你们说的那么严重。”

甘逊眼前一亮连忙问道:“莫非将军已有破敌之策,还请将军明示。”

关兴说道:“这种多路进攻的打法也就表面看着吓唬人,实际上作用真心不大,只要咱们抢在吴军到来之前逐个击破,不给他们在乌伤会师的机会就行。”

“刚才老程说吴军可能会有五路,一路浙水一路诸暨,一路山阴一路豫章,还有一路山越对吧?”

“咱们先来聊聊五路的情况,据前线传回消息,江东各郡的郡兵以及士族私兵都被吕蒙抽调去了建业,导致江东各地无比空虚,也就是说豫章这一路可以去掉,因为豫章已经无兵可派了。”

“山阴那边也是一样,又被孟骏抢了次粮,加上张承周循三人的赎金大多是山阴出的,山阴现在也穷的尿血,给不了张承太多帮助。”

“也就是说吴军的兵力并没有想象中充足,咱们只需应付浙水诸暨以及山越三路就行。”

他不是后世的教员,但吕蒙也不是后世的光头校长啊。

吕蒙的实力比校长差远了,打不起十面埋伏那种富裕仗。

甘逊思忖道:“将军言之有理,豫章距离太远又无兵可调,确实不太可能,但山阴还是有可能的,咱们要不要先下手为强,赶在吴军到来之前攻下山阴,将城中粮草全部运回乌伤再说?”

关兴摇头道:“这时候打山阴已经晚了,太守淳于式整天面对咱们这样的恶邻怎么可能不加强防范?”

“况且山阴是郡城,不是短时间能拿下的,若是打成消耗战可就正中吴军下怀了。”

甘逊一想也是,摊手说道:“末将还是不费脑筋了,听您安排吧。”

关兴听的直翻白眼,继续说道:“吴军若真三路并进的话必须面临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无法有效协调和及时沟通,因此不可能做到真正的齐头并进。”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右路大军赶到诸暨需要十天,左路大军赶到大末却只需要九天,剩下的这一天就是咱们可以利用的时间差。”

“而且因为两路大军无法及时沟通,彼此不会知道对方的准确位置,更无法及时了解对方的情况,所以就给了咱们更大的操作空间。”

这个时代可没有随时互通消息的无线电,军队撒出去就等于放了羊,主将无法随时掌握情况,只能靠前线将领自主决断。

同样的,前线将领也无法及时了解主将的想法,不知道情况就会踌躇犹豫,犹豫就会贻误战机。

所以历史上大多数多路出击,齐头并进的战术都会以失败告终。

关兴继续说道:“宁桓关岩,你俩明早出发,宁桓前往大末沿着浙水探查,关岩赶往富春钱唐,全力打探吴军的情况,我要知道两路吴军的主将是谁,以及各自率领的具体兵力,总之打探的消息越详细越好。”

宁桓关岩同时拜道:“喏……”

关兴继续说道:“还有一路山越,山越是个麻烦啊,我所料不错的话,张承应该已经派人去联系会稽附近的山越渠帅潘临了吧。”

提起山越,关兴是真头疼。

因为山越并非只有越人,而是包括汉人在内的多民族的统称。

造成山越泛滥,屡剿不绝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江东的地形太特么复杂了,除吴郡之外其他郡县全是山。

尤其是会稽郡,七山一水二分田,八山一水一分田,山脉连着大山,大山连着小山,到处都是易守难攻的天险。

当地百姓就住在山与山的夹缝中,夹缝太小,可供耕地太少,能容纳的人口自然不会太多,逼的百姓只能按照村落分散居住。

村落间的屏障就是山,两个村子之间隔着一座乃至好几座大山,串个门都得以月为限。

这种奇葩地形将当地百姓强行割裂,形成了一个个彼此独立的原始部落,也为当地豪强提供了绝佳的生存土壤,让他们可以占山为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