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三棵千年古松,便见一条石径小路,少见人烟,李婵独步而至道院西北角。
此地没有墙,唯见百丈高的崖壁巍然耸立,上有一尺长的木板横插入嶙峋崖壁,彼此相隔一尺距离,从地面连通至山崖顶峰,形成一条险峻至极的登山小路来。
李婵捏着竹签小心地踏上木板,落脚之时,那轻微的下沉之感,让她心头一颤。
今早,李婵便去藏书阁二楼上找到了《灵元练气诀》。
依照黄密森给的小册子所言,藏书阁二楼往上有许多修行功法,每一本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对应不同的灵根,都有不同的选择。论及精妙处,皆是不错的功法。
要注意的是,藏书阁中的各种功法都只有练气、筑基两个境界的修行功法,金丹往上便寻不到半丝踪迹了。这倒也无妨,正式进入太元道宗后,宗门自会赐予后续功法。
李婵为水木双系灵根,可修行的功法有三十六部,再加上三部通行功法,李婵要在三十九部功法中选出一本来。
道院气魄实在不小,这般多的功法皆随意放置在二楼书架上,也不需要什么考核,想看随时都能取来看。就连私自传功这一点,也只禁止了三部关乎道传根本的通行功法外传,至于灵根功法,没有半点“禁止”之语。
若论高深,自然是这三部通行功法最佳,毕竟这三部功法皆是太元宗核心道传中推演而出,两万八千年来,经宗门高人不断删改,自然是一等一没得说的上上乘功法。
若论灵根契合,考量修行效率,那自然又该在三十六部灵根功法中最上乘的两部功法中做出选择。
这五本初选通过的功法,李婵皆取来看过。翻阅过之后,李婵又看了一遍黄密森的小册子。
功法之决,关乎未来,由不得她不慎重。
最后李婵放下了那两部极其适合她的灵根功法,在三本通行功法中选定了《灵元练气诀》。
黄密森介绍这本功法,“浑圆铸基,灵动万端,上宗妙法,不可不察,然修行者需由大智慧、大毅力、坐得苦关七十年,知可成矣。”
另一本《上微神隐录》重威仪、掌权柄、以己为神明,入门之道十分玄虚,又要立神心,又要守仙心,看着便知十分不简单,少见仙家清净之道。
李婵本能不喜,故而此书,她决计不会选。
又一本《采气诀》,是十分古老的修行道法了,采食天地万气,长生自守,看着也很是不错,然而自太元建宗以来,稳定天地道炁,万神伏藏,天地元炁几乎固化,当今之世皆是以灵气修行为主要法统。
李婵想要以此身此心撬动天地元气,无异于痴人说梦。唯一能拿到天地元气的方法就是花上一大笔钱去买。
李婵嘛,一来没有这个门路,二来,很贵,非常贵,贵到把整个离国压上去也只能修个入门。她略翻了翻,便将之放下。
抄走这本经书时,藏书阁的执事并未多言,却瞧了李婵好几眼,记下了她。
在灵根功法几乎占据主流的今日,还会选择道承功法的李婵就是个异类。
李婵自知如此,并不多言。
在她走后,执事写了张条子塞给旁人,“送去给南宫师弟。”
那条子上只写了一个字。
灵。
想到方才的情状,李婵心神一守,推门进了崖壁石洞。
内里并不如何宽阔,却是极深的洞穴,看着黑黝黝一片,也没有照明的烛火,关上门的瞬间,洞中更黑了,只有木门缝隙处透出些天光,半亮不亮地照出些情状。
地面石块平坦,左右尽是断裂的嶙峋石面,往内走了五步,李婵瞧见一块落灰的深色蒲团,也不知有多少人曾在此坐关苦修。
李婵就地坐好,闭目后不言不语,整个身心皆安静下来后,她心念一动,胸口肉眼难见的镇气符便飘然落下,半空里无火自燃,呼吸之间便连灰烬也没有剩下。
李婵已顾不得看这神仙手段,心神皆在胸中那口内气上。
她的感知中,镇气符落下后,五条锁链锁住的那口内气疯狂暴涨。
镇气符镇压十几天,这口内气不见萎靡态势,反而越压越旺,一朝松开限制,几成狂灾,席卷着向下坠去,有摧毁一切的态势。
李婵不慌不忙以心神稳住内气,托举着落入中丹田。
那一层隔阂,在十几天的镇压中,一触就破,那片神秘的气府空间,第一次在李婵面前展露真容。
内气一入中丹田便化为甘霖,和风沐雨搬洋洋洒洒从天而落,在茫茫白雾的气府中开辟出一片空旷之地,最中心,一黑一绿两小点光团,光芒柔和,并不夺目耀眼,却无可忽视地让整个气府空间染上色彩,推动着甘霖继续向外拓展,直至以此二点为中心,方圆丈许,才落尽所有甘霖。
落下的甘霖却并未消失,积水成川,在代表地面的方向浅浅积汇起一层水面,极清极清。黑色的光点落入水面,却没有染浊水面半分,反而让整个水面都蒙上一层淡淡的洁净光晕,平湖无波,静潭无声。
与黑色光点一同落下的绿色光点同样如此,却并未溶于水中,反而在接触水面的刹那,生根发芽,长出小小的一片叶来,极小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