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年代,小医生的精彩人生> 第538章 国外专家团访问昆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8章 国外专家团访问昆医(1 / 2)

秦耕的科室有CT之后,不但他可以做穿刺脑血肿穿刺,就连王鑫富和刘一麦也学会了,他们做了几次之后就可以独立完成。

哈佛大学的专家如期而来。

他们的旗号是学术交流。

闭塞得太久了,这批外国人到昆医来交流,引起了很大轰动,哈佛大学的梅隆教授的一场《免疫学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吸引了700多人参加听课。

这几乎是全部的在校生。

就连二院那边的学生也过来了不少。

还包括老师们。

梅隆讲的是最新进展,免疫学的运用提高了特异性,今后很多临床检验都会运用这方面的知识。

医学科技进入大爆发期,不仅仅是影像学CT,核磁等科技的进步,也包括检验的进步,其中检验的方法革命也就是在后来的几十年,测量的量即将进入微克、纳克时代。

梅隆的课是非常有价值的。

老师们也纷纷抽时间去听课。

秦耕例外。

在秦耕眼里,梅隆讲的知识非常的肤浅,并且是错误百出,并且80%以上的检查项目都是华而不实的。

秦耕没有去听课,他让王鑫富他们去听,自己守在病房值班。

其实,今天的重头戏是哈佛大学参观秦耕的重症医学科,他们会提很多问题,秦耕得梳理一下基础医学知识。

这有些有难度。

因为和哈佛大学的教授讨论21世纪20年代的现代医学知识,对哈佛的教授肯定是一个考验。

同样对秦耕也是考验。

他们用80年代最先进的知识和秦耕交流,秦耕面对错误百出的哈佛教授,他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难题。

病房里很安静。

很少只有一个医生值班。

今天连实习生都没有,秦耕忙了两个小时,现在才有时间坐下来写病志。

秦耕的重症医学科的病历要求是最高的,不是因为秦耕要求高,而是他所有的病人,不是病危就是病重,行业对危重病人的病历是有明确规定的。

普通病人可以3天写个病志,但病危病人,每天至少有一个病志,很多时候一天要写好几个病志。

秦耕写病志速度比较快。

但再快也是手写。

就在秦耕专心写病志的时候,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

他知道,是哈佛的专家们来了。

秦耕深吸一口气,放下笔出去迎接。梅隆教授听赵院长介绍秦耕,眼中带着一丝轻视,这么年轻!

简单寒暄后,开始看病人。

秦耕用流利的英语介绍病情。

介绍了3个病人病情。

提问环节开始。

哈佛的教授们抛出一个个自认为高深的问题,秦耕却应答如流,并且还时不时指出他们理论中的不足。

当然,秦耕尽可能的少提这方面的问题。

梅隆教授脸色变得很难看,其他专家也露出惊讶的表情。

秦耕接着拿出一份病例,讲解当下的正确治疗方案,里面涉及到许多前沿技术和理念,都是哈佛团队未曾听闻的。

哈佛专家们面面相觑。

梅隆教授清了清嗓子,试图挽回一些颜面,“秦医生,你所说的这些只是理论上可行,实际操作起来恐怕困难重重。”

这时,秦耕接到通知,医院刚接收了一名极其罕见病症的患者。

秦耕看向梅隆教授,“教授,或许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可以一起探讨救治方案。”梅隆犹豫片刻后答应了。

在会诊室里,秦耕提出一套大胆创新的治疗计划,起初哈佛专家们连连摇头表示反对。

然而随着秦耕详细解释每一步骤背后的依据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他们逐渐沉默了。

最后,梅隆教授叹了口气,说道:“秦医生,不得不承认,在医学领域你有着独特的见解和非凡的能力。”

看来,昆医的重症医疗世界排名第一并非收治的病人轻一些,更不是因为他们作假,而是他们有自己的理论。

他们对这个结果很感兴趣,但更感兴趣的还是秦耕的医学理论,秦耕提到的很多分子物质,譬如白细胞介素等,他们听都没有听过,至于离子通道,受体等,哈佛的教授也感觉到秦耕有更深的掌握。

他们隆重地请求秦耕访问哈佛大学。

对于这个邀请,秦耕没有立即答应,他知道,这不是他个人的问题,上级同不同意秦耕出去,得由领导决定。

秦耕还预感到,去了访问,他们肯定会挽留,到时候回国都可能成问题。

80年代是有一个出国潮,秦耕的同学就有近20个在美拿到了绿卡,但这一世,秦耕丝毫的兴趣都没有。

几十年后,人家有的我们都有,人家的生活水平根本就不比我们高!

何况,作为高层次的一些人才,在国内缺什么呢?

生活在国内很幸福。

哈佛大学的专家回去之后,很快就迎来了全美排名第一也是世界第一的霍普金斯医院的专家团。

他们也是打着学术交流的旗号,他们带来的课题是“登革热病的最新研究成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