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孔融悠悠醒来之后,听说朝臣中都在传他手段高明,还知道用此计谋来甩锅,气得又晕了过去。
这些事,曹操就不去理睬了。
反正,他的第一步,就这样跨出去了!
曹操晋升吴国公,一时间中原哗然。
这是大汉最为严重的皇权削弱事件。
也是东汉没落的转折点。
一个皇帝,能够违背祖训,敕封异姓国公,本身就说明这皇权已经旁落了。
当然,天下人并不知道,如今郯城朝廷并没有天子。
这个时代没有电视台,天子有没有在郯城,有没有露过面没人知道。
曹操在钱塘城举行了隆重的晋位仪式,正式成为吴国公。
刘备听到曹操晋位吴国公,心思开始活络起来。
曹操毕竟是异姓,他刘备才是汉室宗亲,是同姓啊!
可惜他也知道,目前曹操掌控的郯城朝廷根本不可能给他敕封什么国公。
“主公,曹操如此做,咱们刚好可以用来攻击他!就说他违背大汉高祖祖制!为逆贼!该共讨伐之!”
庞统道。
“好!曹操确实是大胆!就连董璜都不敢称国公,他竟然敢行此谋逆之事!发檄文声讨!”
刘备恨恨道。
刘备的檄文很快就传遍天下。
有庞统和诸葛亮在,写文章骂曹操,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卧龙凤雏一起联手骂人,这檄文做得句句似刀,字字如箭。
曹操看了檄文,被气得直接头疼病发作晕了过去。
程昱则是在苦思破解之法。
说起来,这汉高祖刘邦的祖制确实是个问题。
至少如今曹操还没有篡位,还是在大汉体制下,就得遵守汉高祖的祖制,除非是能够废除了它。
可是,想要废除或者修改祖制,就不是简单弄一个圣旨就可以的。
还得进太庙焚香上告……
进太庙?
程昱忽然间有了主意,直接在郯城设一座太庙,然后把礼制走一遍不就行了?
于是,曹操醒来之后,程昱立即提了自己的解决方法。
反正现在郯城朝廷在自己手上,想怎么搞就可以怎么搞,曹操自然是答应的。
郯城朝廷,孔融病倒之后,赵温和杨彪两位老大人身体又恢复了,正在尚书房办公。
孔融听说之后,气得一时间病也好不了了。
这两个老东西!
自己背了锅之后,他们又活了!
他奶的!
这让他孔融背锅的意图实在太明显!
再加上刘备发的檄文,将孔融这个尚书房签发人也一并骂得体无完肤。
孔融深感悲哀。
他和刘备,原本还是很有交情的,毕竟曾经一起并肩战斗过。
可如今,不但反目成仇,还被对方百般羞辱。
孔融忽然间觉得活着已经没什么意思了。
这一下,是真的病重了。
赵温和杨彪,两位六七十岁的老头,大半辈子混迹官场居高位,什么场合没经历过?
曹操通过下面官吏传来的意思他俩当然明白。
这一次,他们就不用躲了。
因为这废除或者修改祖制的事,他们是没有资格的。
也就是说,这锅他们想背都背不了。
自然是要汉献帝来背的。
不管汉献帝人在不在,他的玉玺在,他们这些朝臣在就行。
至于这太庙……
直到这个时候,赵温他们才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个大家曾经都忽视了的问题。
那就是大汉的太庙,其实一直都在洛阳,从来没有搬迁过!
也就是说,真正的大汉都城一直都是洛阳!
之前在董卓的裹胁下,汉献帝及朝廷全都搬到了长安城,在长安城待了五六年。
这段时间按道理应该是要将洛阳的太庙也一并搬迁过去长安的。
只是当时的汉献帝还是想最终能够回归洛阳的,所以一直没提起过,大臣们更加没去想过这事。
或者有想到的也不愿意让当时掌权的董卓太过正式。想着万一董卓倒台,还能用太庙不在长安,长安不算都城的借口来否定董卓。
这之后天子匆匆离开长安,来到谯城时,那就更加搬迁不了一点了。
因为那时候的洛阳,是真正完全掌控在董璜手中。
谁能有实力提出将太庙也搬迁过来谯城?
因此,这大汉朝的太庙,一直都在洛阳没有动过。
既然洛阳有正宗的太庙存在,那郯城再弄一个太庙也不合适了。
从礼制上讲,太庙可是只能有一处的。
其他城池就算想立,那就不能算作太庙。
如果只是用来祭祀倒也无不可,可如今是要修改祖制,那就不是随便弄一个太庙就可以的。
两位老大人想了许久,终于想到了办法。
那就是,趁机也给董璜那边上一份大礼。
反正在曹操这边是占据朝廷,并不是真正地认曹操为主公,所以两个老家伙完全没有全心忠于曹操的心思。
赵温更是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