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乔迁
半月后,到了秦王乔迁王府之日。尚是清晨时,整个京城就热闹起来了。毕竟,这可是失散多年,方才回归的圣上亲子。他不仅是皇后娘娘唯二的孩子之一,还是当今太子唯一的同胞弟弟。先不论他本人是何品貌,但凭他的父母,就足够令朝中众人趋之若鹜了。何况,楚昭淮在身份揭露之前,本就是朝中声名显赫的臣子,年纪轻轻便立下数次功劳,位居高位。如今身份大白,更是贵不可言。今日,京城但凡收到邀请的人家,无不携着家眷,带上贺礼,莅临王府赴宴。
临近午时,秦王府门前,已是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忽而,门前驶来一辆马车。
明明并没有那么奢华,也并非出自皇宫,却引得在场之人,纷纷瞩目。就连忙着招待各方来客的管家、仆人,也都收住话题,朝那边迎去。他们的态度,比方才更为恭敬。
原来是靖国府的马车。
从马车上下来之人,便是靖国公,以及靖国公世子明素简。他们一前一后,相继步入秦王府。
无怪那些迎客仆从如此热情,他们如今可是秦王的岳丈和小舅子,当然要慎之又慎地对待。
那些仆人争先恐后,硬是要一路相送。靖国公再三婉拒后,才让他们的念头罢休。
等到人稍微少后,明素简终于按捺不住,低声调侃一句。“爹,你今日可真不愧是宴会的主角之一!方才一路过来,朝我们打招呼的、侧目的,简直数不过来!”
往日赴宴,靖国公一向低调,通常只有遇上几个熟识同僚,才会多说些话。一则,是因为,他虽身为几大国公之一,但家族单薄,膝下子嗣居然只有一儿一女。而且那个儿子还不怎么成器,故此意图攀扯靖国公的人,自然比其他国公,要少不少。
二则,便是因为,靖国公自己就不是长袖善舞之人。他宁可秉持“少说少错”的原则,也不愿莫名给自己树敌、招致灾祸。可今日,因他女婿的缘故,他难得遇上一回,想躲也躲不开的社交场合。不过,这种情况,倒也不是从才今日开始的。半月前那次早朝,楚昭淮的身世被陛下直接说出,犹如平地惊雷,将朝中群臣炸得半句话都说不出。
而待罢朝后,众人缓过神来,靖国公便成为他们围堵的对象,他们势必要将此事问个明白。
一时之间,要么是他好友在调侃,要么是不亲不疏之人在打探,要么是关系疏远之人,在阴阳怪气地恭喜。
一人一句话,唾沫四溅,简直要将他淹没。万幸的是,当时,楚昭淮居然能把围着他的一-比靖国公还要多一倍的人,给迅速应付干净。然后,来给靖国公解围脱困,带他离去。之后,他们两人在宫门分别。
明明发生这么大一件事,可靖国公走在宫道,一路上却与身旁的女婿,说不出多少话。
他甚至维持不住淡然的神情。
人人皆道他鸿运当头,虽说儿子不成器,当初女儿也没有高嫁,但而今,他却有了一个深藏不露,贵为龙子的女婿。可靖国公一时之间,竞说不上来此事是好是坏。他无心心权势,只求自己与自己的孩子安宁一生。所以,当初明素簌嫁给“蔺昭淮”,不必侍奉婆母,不必操持一个大家族的事务,清淡平闲,他甚是满意但嫁给“楚昭淮",成为秦王妃,就不是如此了。泼天的权势砸到一个年轻人的头上,他会不会变心转性,不再是从前谦逊有礼的那个人?
有了宫规束缚,以及其他人压在头上,他女儿会不会感到憋闷、枯燥,甚至受委屈。
这种委屈不同于从前,这是靖国公无法为她解决、出气的。他一人之力,可以制服一些不长眼的小辈、普通官员。可难以抵挡皇权。
而且不久后,他女儿便要离开京城,前往秦王的封地一-长安。之后一生,无召不得回京。
除开年节,一家人再难重聚。
今日,哪怕身处热闹非凡的秦王府,众人皆向他道贺、恭维,靖国公也没有多少喜悦。
听着他儿子还一无所知,说着风凉话,他心情更不好了。“闭嘴,这里是王府,可不是你能乱说话的地方。”靖国公横了他儿子一眼,随后目不斜视,继续大步向前。“哦,知道了爹。"明素简闷闷应了一声,不再言语。他也迈开步子,竭力跟上他爹。
明素简也不是十足的没心没肺,他知晓他爹心情不好,本想说些话解解沉闷的气氛,结果他爹还不领情,那就算了。等见到姐姐、姐夫,应该就要好一些吧。
不久,他们来到主厅。
此地外看飞檐斗拱,琉璃瓦光可鉴人。门内高悬金字牌匾,厅内宽敞明亮。四角各置铜鹤香炉,轻烟袅袅,缭绕不绝。一切看上去,确实是亲王府才有的规制。皇帝并未因为,楚昭淮是个半路而来的身份,就在这种事上亏待他们。
大厅正中,便是四处而来的宾客,他们正热络交谈,中间时而有侍女穿行。两人打眼一看,便见待客的楚昭淮和明素簌。他们年纪轻轻,又长得好看,身上还穿着符合他们品阶的华贵着装,在人群中显眼极了。“爹,"明素簌看见他们,眼睛一亮,脸上绽出真心实意的笑容,“你们终于过来了。”
她说着,便移步过去,在门口处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