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白驹过隙,倏忽间已至五月,天气逐渐变得炽热难耐。张固一行人,与牛辅的对峙,已然跨越了两个月的漫长时光。
相较于轘辕关前那例行公事般的平静,汜水关则见证了两次惊心动魄的大战。袁绍派遣精兵强将,两次发起猛烈的攻城,却都如石沉大海,无功而返。
而联军邸报之上,却传来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袁术、许攸、文丑三人,已然渡河成功,攻下了怀县,并与白波军取得了联系。白波军中的郭太、李乐二人,率领麾下勇士,投靠了袁绍麾下。而韩暹、胡才二人,亦率领部分白波军,归顺了袁术。如此看来,袁氏兄弟之间,似乎因利益划分而产生了分歧。否则,何以两个月的时间,仅攻下一个怀县,便停滞不前?
白波军的投靠,使得渡河大军如虎添翼,人数迅速膨胀,直逼十万之众,声势之浩大,令汜水关的守军都为之震动。然而,或许是因为利益的重新划分已经尘埃落定,渡河大军已然开始挥师直指温县。一旦温县被攻下,后方稳定,联军便可渡河攻打孟津。届时,董卓恐怕再也无法坐视不理,只能无奈放弃洛阳,退回长安。
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张固并未虚度光阴。虽然身陷轘辕关,无法亲力亲为,但他却通过书信,遥控指挥臧洪在广陵收集铁匠、木匠、裁缝等一大批手工艺人。同时,他还巧妙地从张邈那里敲诈了一批铁匠,命人迅速送回广陵。
鲁肃亦传来书信,他与典韦从徐州返回广陵,途径淮阴城时,鲁肃亲自拜访了步骘。步骘欣然同意出山,投靠张固麾下。张固接到鲁肃来信,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连忙回信,将自己关于流水线的奇思妙想娓娓道来。他命人将信件送往广陵,并嘱咐鲁肃、臧洪、步骘三人,在广陵筹备建造一个军械所,专门打造铠甲与攻城器具。而之前从张邈那里敲诈来的铁匠、木匠等匠人,共计一百多人,也已从陈留城启程,前往广陵。
此外,张固的盐场在臧洪的大力支持下,亦开始大量生产食盐。这项事业同样耗费了鲁肃一段时间,直到三日前,他才与典韦动身前往九江郡,寻找周泰、蒋钦。
至于虎贲军,则由黄忠从广陵军和陈留军中精心挑选了一千人,暂时成军。张固原本打算从广陵军中挑选四百人,但遗憾的是,最终仅从四千多人中挑选出三百余人。张固见状,心生一计,将目光投向了张邈的陈留军。陈留军人数众多,近两万人之众。于是,张固与黄忠经过一番仔细挑选,最终挑选出六百余人,超额完成了任务,将虎贲军直接扩充到一千人之众。
张邈看着挑选出来的六百余人,顿时傻了眼。这六百余人无不是陈留军中的勇士,大部分都是什长、队率之职,其中甚至有人做到了屯长之职。他们堪称军队中的低级军官和骨干。然而,话已出口,再想收回,张邈也拉不下这个脸面。他只能在无人的时候,暗自懊悔,狂甩自己嘴巴。
次日,张固带着自己的烧刀子酒去感谢张邈,却意外发现张邈脸颊红肿。张固心中疑惑,刚刚放下酒,便被张邈轰出营帐。张固挠头离开,对于敲诈伯父的行为,他并不心虚。毕竟,十八路诸侯讨董之战刚刚结束没多久,张邈就投靠了曹操。说投靠也不准确,应该是和曹操成立了合伙公司。然而,最终股份都被曹操吞并,陈留也成了曹操的地盘。与其到时候让这些东西都便宜了曹操,还不如这个时候尽量划拉到自己手里。
好在铁匠、木匠等匠人是在挑选虎贲军之前便要了过来,否则难保张邈会因为心疼便不给了。这段时间里,张固和黄忠除了将精力大部分都放在了虎贲军身上外,闲暇时间,张固也跟随黄忠学习起了箭术。乱世之中,本事才是根本,技多不压身。对于多学习一门技术,张固充满了期待和兴奋。
“主公可曾听过纪昌?”黄忠突然问道。张固微微一愣,“纪昌学箭吗?”这个历史典故,前世上学的时候张固也曾学过。听到黄忠这么一说,他便想起了那个关于学习不眨眼、练眼力、把小东西看大,然后变成大小眼的传说。娘的嘞,真要是这样,想成为神箭手得先毁容啊!
好在黄忠并没有张固想得那般龌龊。他见张固听过这个典故,便点点头道:“学箭可是一份苦差事,甚至比练武还要艰难几分。这也是会射者多,擅射者少的原因所在。很多人都坚持不下来。既然主公也知道纪昌,那么也该体味到其中之苦。要学好箭术,必须苦练基本功,必须持之以恒。只有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精通。主公,如果你想半途而废,那么最好还是不要学的好。”
张固收起了脸上的笑容,神色变得凝重而坚定。他郑重地道:“我自然知道练箭非一日之功,也早下定了决心。箭术不成,誓不罢休!还请叔父指点迷津!”黄忠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开始为张固讲解射箭的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