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陈留城外,一片喧嚣。各路兵马纷纷汇聚,漫山遍野,旌旗招展,五彩斑斓,迎风飘扬。十八路诸侯以牛、马为祭,准备举行盛大的誓师大会。
这十八路诸侯,皆是当世豪杰,他们分别是: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第十八镇,曾经的典军校尉,如今的白身曹操,曹孟德。
盟主袁绍登上祭台,他手持利刃,割破祭天牲畜的脖颈,鲜红的血液喷涌而出,他带头将血液涂抹在自己的口鼻之上,十八路诸侯纷纷效仿,一时间,祭台上满是血腥与庄严。紧接着,众人歃血为盟,誓师大会正式开始。
袁绍站在祭台上,慷慨激昂地发表讨董誓约:“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绍等恐社稷沦丧,故集合义兵,共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合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天诛地灭。皇天厚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誓约完毕,袁绍下令孙坚部为前锋,先行前往汜水关,自己则率领大军紧随其后。一时间,旌旗蔽日,战鼓雷动,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汜水关进发。
而张超、张固则率领黄忠、典韦、鲁肃和本部广陵军五千人马,混在大部队中。而张邈的陈留军则是作为袁术的辅助,用来护卫粮道,确保大军的后勤无忧。
其实,在十八路诸侯陆续集结的时候,消息已经传到了洛阳。洛阳城内,董卓府上一片忙碌。自从董卓进入洛阳把持朝纲之后,他便自命为太师、相国,权势滔天。此时汉朝的最高权力中枢已经不在朝堂之上,而是转移到了董卓的议事堂。
议事堂内,董卓坐在中央主位上,气势逼人。他的旁边坐着女婿兼心腹谋主李儒。在遇到李儒之前,董卓只不过是一个连黄巾军都打不过的中级军官。然而,自从遇见了李儒之后,他的命运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儒不仅帮他谋划到了并州牧的位置,还在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发出密诏后,劝说董卓率军入京。可以说,董卓能有如今的地位,李儒功不可没。因此,董卓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李儒,以此来笼络他。在董卓的心目中,他最信任的人不是吕布、不是李傕郭汜,而是两个女婿李儒、牛辅以及弟弟董旻。
见众人已经坐定,董卓站起身来,双目圆睁,大声问道:“十八路人马进军洛阳,我们该如何应对?”堂下诸多将领大多沉默不语,他们深知董卓的残暴与狡猾,不敢轻易发表意见。董卓见状,刚想发作,这时一人站了出来说道:“父亲勿虑,这些诸侯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孩儿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级,悬于都门之上!”
董卓一看,原来是吕布。他哈哈大笑道:“我有奉先在,当可高枕无忧啊!”见董卓开心大笑,吕布也得意地笑了起来。然而,他刚想转身离开,没想到旁边又站出来一人说道:“丞相,杀鸡焉用宰牛刀?”
董卓一看,原来是自己的部将华雄。只见华雄单膝跪地,抱拳说道:“不劳温侯亲往,我斩众诸侯首级如同探囊取物!”华雄话音刚落,又有三人站了出来,跟着华雄一起拜道:“末将愿同往!”这三人分别是李肃、胡轸、魏越。
董卓见到众将请战,心中大喜。然而,他刚想点头答应,又想了想还是转过头去想问问李儒的意见。于是开口问道:“文优,你觉得呢?”李儒摸了摸自己的胡须,思考了一下说道:“这些诸侯虽然是临时聚集起来的,虽然良莠不齐,但是毕竟也是人多势众。其中更是有孙坚、公孙瓒这种勇将不可轻敌啊。”
董卓闻言,眉头紧皱道:“那咱们该怎么办?”李儒沉吟片刻道:“小婿以为,这些诸侯虽然人多势众,但是敢于反抗丞相的诸侯都已经聚集在一起了。若是能够一战聚而歼之,则天下可定。到那个时候,天下间还有谁能反对丞相?到时候丞相三辞三让,也不无不可啊。”
董卓听见李儒这样说,兴奋地拍案而起道:“好!既然是这样,那我就亲自领兵出征!诸将随我同往,尽斩敌首!”然而,他话音刚落,李儒却站起身来拜了一下道:“丞相稍安勿躁。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丞相既然要领兵亲征,则洛阳必须要安定下来。现在袁绍为关外盟主,袁绍的叔父袁隗现为太傅,倘若他们里应外合,到时候丞相岂不是腹背受敌?”
董卓闻言,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此!袁绍既然是反贼盟主,那他这个叔父就不能留!传令下去,派兵围住袁隗府邸,满门抄斩!”李儒闻言,微微颔首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