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 第328章 戚继光,你为什么不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8章 戚继光,你为什么不贪?(1 / 2)

大明太祖界。

“南戚北李?大明王朝一南一的北护国大将?”

明太祖朱元璋皱眉,天道再次通过戚继光与张成梁一同并论为‘南戚北李’,来肯定李成梁对大明的功绩。

就足可以证明有着‘清始祖’这个名头的李成梁,其功绩是不会亚于戚继光的。

由其是那“大明王朝二百余年边将之冠”的名誉,虽然不知道是谁评定的,但能有此评定,也足可证明张成梁的才干与功绩的真实性。

同时也让明太祖朱元璋,对李成梁生出了极大的好奇之心。

自从,在天道盘点中完全了解世大明王朝的腐败与黑暗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就做好了心理的准备,觉得这样这样贪污腐败的大明朝廷,灭了就灭了吧!

尤其是在看到,那愚蠢到边的明神宗朱翊均之后,

在明太祖朱元璋心里,就已经不再对天道历史进程中的大明王朝,存有希望了...

不破不立...

现在天道盘点的出现,就是在给他明太祖朱元璋,传送着这一种天意,给了他明太祖朱元璋能重新再建立一个大明王朝的机会。

所以,在已经知道大明王朝必亡,又仅仅拥有两百多年的国运之后,此时的明太祖朱元璋,已经是相当的冷静了。

现在天道盘点到了李成梁,后世人又将李成梁称为‘清始祖’。

那么,他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他朱元璋就要好好的看一看,这个李成梁,是怎么从大明的护国大将,变成‘清始祖’的。

.....

【军户耕种土地,收获的粮食一部分作为自己的口粮和生活所需之外,另一部分则要上缴作为军粮,以供应军队。】

【如果军户想拥有土地,要么就是自己去开拓荒地,要么从他人手上购买。】

【但是,不管是开拓的荒地,还是从他人手上购买的田地,都要向当地的有司(如府、州、县衙门)缴纳田赋。】

【由地方官府按照一般的田赋政策和流程来管理,包括登记田亩归户,再做评定等级,决定征收赋税等事务。】

【与大明王朝众多军户一样,年少时的李成梁家境贫寒,加之又生活在动乱辽东边境区域中,时常受到蒙古部落等外族人侵扰,李成梁的生活非常艰难与因苦。】

【一直到李成梁在四十岁之后,辽东边境再次遭到蒙古土蛮等部落的大规模侵扰时。】

【担任百户(正六品,相当于连长)李成梁,多次退败来犯的土蛮,才开始上崭露头角。】

【虽说,李成梁的军旅生涯的起点,比戚继光的要低很多。】

【但是李成梁终老的结局,却是要比戚继光被弹劾,被陷害罢官回家,在贫病交加之中凄凉离世要好上很多。】

大明成祖界。

明成祖朱棣皱眉:“同是护国大将,一个是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一个是大明王朝二百余年边将之冠的人物。”

“在天道历史进程中的结局,居然相差如此之大?”

在不知道历史全貌的情况下,戚继光与李成梁这两人,在明成祖朱棣的心里,自然是看重戚继光一些的。

毕竟李成梁头上顶着‘清始祖’的名头,目前还无法知道,李成梁是不是后来的反明逆贼。

所以身为大明皇帝的朱棣,自然不会对李成梁有多好的印象。

但是,戚继光在天道历史进程中的结局,实在是让明成祖朱棣有些意想不到。

.....

大明神宗界。

京城百姓:

百姓错愕:“戚继光将军,在天道历史进程中的结局,竟然会落得如此下场?”

“看来之前那人说的是真的。”

“抄家侍郎丘橓,他是真的诬陷了戚继光...”

“咦?人呢,刚才那人呢...??”

......

【因受到张居正清算的影响,万历十二年(1584)的夏季,遭受弹劾与陷害的蓟镇总兵(正二品)戚继光,被调回京都接受调查。】

【之后在京城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之后,戚继光便被调往广东担任广东的总兵(正二品)】

【虽然是平级调动,但谁都知道,蓟镇是明朝北方重要的军事防线,离大明京都北京最近,是拱卫京城的关键所在。】

【所以在大明王朝两京十三省中,蓟镇总兵,基本是大明武官之最。】

【而在戚继光被调回京城,以张党为由的弹劾与调查的期间,抄家侍郎丘橓同样上疏弹劾戚继光。】

【丘橓弹劾戚继光,在担任蓟州总兵之时,利用张居正的张党关系,私下贪污二百万两军款白银,藏在京城的私舍里。】

【在丘橓看来,担任着大明武官之最的蓟镇总兵,并且张居正多次前返蓟镇考察,以及参与对大明军队进行改革中的戚继光不可能没有问题。】

【尤其是在这段时间里,大明的军队不是从西洋人的手中购买红衣大炮,就是自己在革新改进大明的火器装备。】

【而在军事装备上的这每一件事情,不管是革新改进大明的火器装备,还是从西洋人手中购买红衣大炮等火器,都是需要花掉大明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