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成祖界。
明成祖朱棣冷笑道:“这些书院里的人,整天瞎议论,不干正事,国家大事的发展,江山社稷的安稳,难道就是你们这些人,聚在一个书院里大谈道德与良知就能太平安邦的?”
“所谓的圣贤书真的那么管用,为何华夏千古历史以来,还会有那么多的动乱时代,以及到处发生的流血屠城事件?”
......
大汉武帝界。
汉武帝刘彻:“这张居正果然是非常人也,自古以来,华夏历史中从来就不缺高谈阔论者。”
“若是让这些人,形成一定的气候与势力之后,尤其是让他们得到权力之后,又有几人能坚持初心的?”
“这张居正自小就立志,想拯救更多的穷苦百姓而已,都需要经历了多少风雨,才能一步步的得以实现的?”
.......
大唐太宗界。
唐太宗李世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若是让这些在书院里的高谈阔论,畅想理想国度的人,出去了书院,走到各地方去宣传他们的阔论畅想。”
“恐怕就会发生一场,类似于在思想上的造反与政变的动乱吧。”
看到这一段后世的历史内容,被天道如此盘点出来后,就连唐太宗李世民,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突然这么想?
自从天道盘点大唐是被篡位而亡之后。
连唐太宗李世民都不知道自己的心态,以及思维方式,都在他所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生了转变。
这种转变,是在思想层次上的。
当他唐太宗李世民,在看到后世那些影响重大的事件发生后,也能从更高的一个思维阔度去看待了。
都说书生造反三年不成,但并没有说书生的造反,就一定是要动武的?
华夏千古历史中,那些想篡位的权臣,在他们篡位时,全都需要动武吗?
寻些患味,固执,狭隘读书儒生,以及权臣中,他们只需要动动口,动动坏心思,就可以将整个安稳的天下,搅得天翻地覆,混乱不堪...
比如那口蜜腹剑的大唐李氏皇族的罪人,李林甫...
......
大秦始皇界。
始皇帝嬴政:“张居正要不制止,是不是在后世又要出现一个,类似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了?”
“只是由诸子百家的争鸣,变成百家书院的政治主张之争了吧?”
从周王室衰落,各地诸侯拉开争霸时代的到来后,各诸侯国为了在争霸中取得优势,纷纷礼贤下士,广纳人才。
因此,便出现了,在诸侯之下,百姓之上的“士”级阶层,并开始崛起与活跃。
其中如孔子,庄子等纷纷着书立说,提出他们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学说,来实现他们的思想中的国度。
而那孔子主张以“仁”和“礼”治天下的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周游列国,也没见他能出仕任相,能让其中有一国能富强昌盛起来?
最后使大秦帝国强大起来,并实现统一六国宏愿的,还不是依靠法家思想来实现。
治国,治天下,那就是法家的事情。
至于,治人,统人与御人,统治百姓等,儒家思想,确实优于法家。
如今在天道盘点出现后,始皇帝嬴政,已经觉得在法与儒相合之下,才能更好的管理天下...
有法无儒,天下难以长治久安。
有儒无法,天下必定乱事丛生,归回混沌与动乱...
最后,始皇帝嬴政喃道:“诸子学说,可以并存,但要清分主次关系。”
“若是像这后世大明书院,那般大行高谈阔论,畅想不切实际之事,就一定要禁止,禁不住,那就...”
百姓思想的解放?
能有利于王朝帝国的统治吗?
如果不能,那就老老实实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不要去妄想,与你无益,却会被人所利用的事情...
......
大明世宗界。
明世宗朱厚熜:“高谈阔论,畅想理想国度,这些人以及这些书院,应该就是后世那些误国误民东林党的前身吧。”
明世宗朱厚熜知道,在天道历史进程之中,张居正的主张与变法,即是成功的,但也是失败的。
为什么?
因为张居正被后世人评为,为大明王朝续命了七十年,这就已经说明张居正是成功了的。
至于失败?
那就更简单了,因为张居正被清算了,并且张居正的变法与改革,也仅仅为大明王朝续了七十年的命...
......
大明神宗界,
“这天道如此盘点,是在盘点朕的愚昧,还是在盘点诸位?”
观看了这一期天道盘点这么久,也沉默了这么久之后,虽然天道还没有盘点到自己,但是明神宗朱翊均似乎已经想通了。
毕竟,大明江山,还是他老朱家的江山。
虽说自己是贵为九五至尊的大明天子,但是天道所盘点出现的信息,都在说明着自己做错了。
那就低个头,认个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