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愉王殿下,对臣也这般虚伪么> 第214章 明王与皇后的最好一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4章 明王与皇后的最好一面(1 / 2)

元帝听着夏氏的哭声,眉头紧锁,神色愈发烦躁。

他抬手示意刘公公将人拖下去,不愿再听这无尽的哀怨与哭诉。

然而明王听着夏氏的哭声,心中焦躁不安,他知道,这女子如此一哭二闹三上吊,只怕在父皇心中,他的嫌疑又加重了几分。

可是,这件事真的不是他做的啊!

明王这么想着,抬头望向元帝,只见父皇正冷冷地盯着他看,那眼神中充满了怀疑与冷漠。

明王心中一咯噔,想要开口辩解,却被元帝那不耐烦的话语打断:“行了,你们都赶紧滚吧!”

明王无奈,只能黯然离开。

他知道,再说什么都没用了,父皇的心意已决,他又一次被先入为主地定了罪。

大理寺的范大人从刑部尚书出现开始,再到夏氏的哭诉,整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他害怕极了,生怕这件事会牵连到自己。

幸好陛下并没有搭理他,这让他稍稍松了一口气。

然而,这短暂的安宁并不能消除他心中的恐惧。

他刚才还信誓旦旦地说在找人,结果人早就被明王弄死了。

如今,陛下通过这两日的观察,也知道他和明王关系匪浅。

范大人心中暗自揣测,陛下恐怕已经怀疑他根本没有去找人。

想到这些,他不禁冷汗涔涔,一边往养心殿外走,一边用衣袖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

范大人心中暗自思量:还是要尽快和明王断了关系,否则迟早有一天会火烧到自己身上。

养心殿外。

明王叫住了正欲离去的刑部尚书。

刑部尚书闻声回头,脸上挂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殿下,莫要怪罪下官,下官也只是奉命行事,秉公办理此案罢了。”

“哦?奉命行事?秉公办理?哼,真是可笑至极!”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怒意,几分悲凉,“回去告诉你家主子,多行不义必自毙。”

说完这番话,明王转身离去。

刑部尚书望着明王离去的身影,嘴角的那抹笑容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冷笑。

*

明王自养心殿黯然离去,脚步沉重,他穿过曲折的廊道,终是来到了那处被岁月遗忘的冷宫。

冷风嗖嗖,穿过破败的窗棂,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明王踏入门槛,目光与皇后交汇,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母后年轻时的影子,那份坚韧与不屈,即便在绝境中也不曾消散。

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沉重与悲伤:“母后,儿臣无能,近来之事,已然无力回天。父皇他,,,根本不信儿臣,还要强加罪名于儿臣之身。”

言毕,他眼眶微红,哽咽之声难掩。

皇后闻言,轻轻抬手,示意他靠近些。

她的手轻轻拍了拍明王的手背,语中满是慈爱与坚定:“明儿,你记住本宫前天所言,那便是最好的安排。至于本宫之生死,于这深宫之中,早已看淡。你无需介怀。”

明王低垂着头,双手紧握成拳,眼眶中的泪水终是滑落,滴落在冰冷的地面上,发出细微而清脆的声响。

“儿臣无用,儿臣对不起您。若早知今日,上次废后之时,您便应了那旨意,顺水推舟离开这皇宫,或许还能保得一命,,,”

皇后轻轻摇头,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笑,那笑中既有对命运的无奈,也有对自我的坚持。

“大丈夫生于世,岂能轻言放弃,更不可临阵脱逃。本宫既为皇后,便要以皇后之尊,走完这一生。即便前路是万丈深渊,本宫亦要坦然面对。”

明王怔怔地望着眼前的母后,心中五味杂陈。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与母后,或许真的有着相似之处。

一个对皇后之位执着不移,一个对那至高无上的皇位心心念念。

这份执拗,这份坚持,仿佛是他们血脉中流淌的烙印,无法割舍,也无法改变。

就在这时,皇后似是想起了什么,眉头轻轻一蹙,目光转向明王,语气中带着一丝探究:“你方才可是说夏力死了?”

明王从沉思中猛然惊醒,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抹愤懑之色,恨声道:“正是,那太子竟将此事嫁祸于儿臣,儿臣观他此举,若非与愉王暗中勾结,便是心中有不可告人之秘。”

皇后闻言,双眸微眯,其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缓缓道:“太子此人,心胸狭窄,他绝不会与愉王携手合作,只会借愉王之事,趁机打压于你。”

“至于那女子所言,你派人带她去见其夫君尸首并且威胁恐吓她之事,本宫可以断言,你舅舅绝对没有做这事,此事定是那愉王所为。”

明王闻言,神色一凛,惊讶道:“愉王?”

皇后轻轻颔首,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意,那笑意中藏着几分不屑与冷意。

“愉王此人,近来倒是愈发狡诈,先是嫁祸于本宫,后又将脏水泼向你,同一手段重复使用,竟也不觉得腻味。”

言罢,她轻呵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讥诮。

“他的手段,实在是太过明显。尤其是他杀害夏力之举,更是将他内心的复仇之火暴露无遗。想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