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 第472章 《濒湖脉学》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2章 《濒湖脉学》七(1 / 1)

弦脉,其脉象端直而长,宛如紧绷的弓弦。《素问》中有记载:“弦脉,端直以长。”而《脉经》则形容其如张弓弦一般。用手指按压时,弦脉位置固定,不移分毫,给人一种绰绰有余的感觉,就像按在琴瑟的弦上。巢氏曾说:“弦脉状若筝弦。”《脉诀》中也提到:“弦脉从中直过,挺然指下。”

在八卦中,弦脉属于震卦;在四季中,它代表着春天;在人体中,与肝脏相对应。正常情况下,弦脉应轻虚而滑,这是健康的脉象。如果弦脉变得实滑,如同循着长竿一般,那就说明身体出现了病症。而当弦脉劲急如新张弓弦时,往往预示着生命垂危。池氏曾说:“弦紧而数劲太过,弦紧而细为不及。”戴同父也认为:“弦而耎,其病轻;弦而硬,其病重。”

《脉诀》中曾提到弦脉“时时带数”以及“脉紧状绳牵”,但这些都不是弦脉的真正特征,因此现在将其删除。

【体状诗】

弦脉迢迢端直长,仿佛是肝经中的木气旺盛,土气受到了损伤。患者常常感到怒气满胸,想要大声呼喊,同时眼睛也会被翳蒙所困扰,泪水不断地流淌。

【相类诗】

弦脉来时端直似丝弦,紧绷时则如绳索左右弹动。紧脉强调的是力量,而弦脉则着重于脉象。牢脉则是弦长而沉伏在指间。

此外,还有长脉。

【主病诗】

弦脉与东方的肝胆经相应,常常与饮痰、寒热、疟疾等病症缠身。在诊断时,需要仔细分辨脉象的浮沉迟数,以及脉象的大小单双,以判断病情的轻重。

寸部弦脉可能导致头痛和膈部多痰,而左关部的弦脉则可能与寒热症瘕有关。右关部的弦脉则提示胃寒和心腹痛,尺部的弦脉则可能与阴疝和脚部拘挛有关。

弦脉是木气旺盛所导致的病症。浮弦脉可能表示支饮外溢,沉弦脉则可能意味着悬饮内痛。疟疾的脉象也常常是弦脉,弦数脉多表示有热,弦迟脉多表示有寒。弦大脉主虚,弦细脉则表示拘急。阳弦脉可能导致头痛,阴弦脉则可能引起腹痛。单弦脉可能与饮癖有关,双弦脉则可能是寒痼之症。如果患者不思饮食,那是因为木气克制了土气,病情往往较为难治。

革脉呈现出弦而芤的脉象特征。这一描述最早由仲景提出,他形容这种脉象如同按压鼓皮一般。而丹溪则进一步将其比喻为按鼓皮的感觉。

仲景曾指出,脉象表现为弦,则意味着体内有寒气;若脉象呈现芤象,则表明身体处于虚弱状态。当虚寒相互交织时,便形成了革脉。对于男性而言,出现革脉可能预示着亡血失精等问题;对于女性来说,则常常与半产(即流产)以及漏下(非经期出血)等病症相关联。《脉经》中有言:如果三部脉象都呈现革脉,久病之人遇到此种脉象往往预后不佳,甚至可能导致死亡;然而,如果是突然发病而出现革脉,则尚有生机可言。

李时珍认为,革脉实际上就是芤弦两种脉象相结合而成,因此两者都会共同指向失血的症状。众多医家所着的脉学书籍当中,有的将革脉误认为是牢脉,从而造成了有时有革脉却没有牢脉记载,或者存在牢脉但不见革脉记述的情况,使得二者之间界限模糊不清,难以准确辨别。殊不知,革脉是浮脉且脉象空虚,而牢脉则是沉脉并且脉象坚实有力,它们无论是在形态还是所对应的病症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此外,按照《甲乙经》中的说法:脉象表现为浑浑革革,就好像涌泉一样汹涌而出。若是病情逐渐发展到如此程度,那就相当危险了。假如脉象显得弊弊绰绰,来去如同弓弦一般迅速,一旦脉象断绝,那么患者多半会面临死亡的结局。这里所说的“浑浑革革”是指脉象来得浑浊不清,而且变化急促犹如涌泉般喷涌而出,之后却无法返回。王贶把这种脉象视为溢脉,但它和此处所讨论的革脉并不相同。

【体状主病诗】

革脉的形状恰似按压鼓皮,乃是芤弦两脉相互结合所致,反映出人体内部的虚寒状况。女子出现革脉,很可能伴有半产以及崩漏等妇科疾病;男子若现此脉,则可能因营血亏虚而时常做梦遗精。

【相类诗】

关于革脉的相似脉象,请参见芤脉和牢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