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可能已经有很多朋友猜到了。
没错,陈建国上午回家时偶遇的那辆劳斯莱斯,车里面坐着的那一男一女正是欧阳平和欧阳安安。
而欧阳平的那句“还在啊”,也正是因为他看到了自己当年盖的那间破木头房子还在而发出的感慨。
有了独属于自己和妹妹的小家,欧阳平还是和往常一样出门做事赚钱,而欧阳安安也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说春夏外出找野菜、秋天采野果,做家务、做饭等等。
就这样,兄妹俩度过了虽拮据,但也十分温馨的几年。
也就在欧阳平十八岁那年,他从工友那听说了上面要来征兵的事情,那丰厚的待遇让他心动了。
当天晚上回家后他就和欧阳安安聊了聊这个话题。
兄妹俩思量许久,最终还是决定参加选拔。
后面的事自不多说,在征兵现场,欧阳平和陈建国以及程东升三人第一次会了面。
并且,最终在陈建国好心放水的前提下,欧阳平如愿以偿的得到了一个宝贵的征兵名额。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我也永远不会忘记大哥你当时的恩情。”
说起当年征兵那件事,欧阳平红了眼,情绪略有激动。
当年他和妹妹过得并不算好,是陈建国给了他那个宝贵的入伍机会,让他去了队伍里,让他有机会改变自己和妹妹的现状。
而且,那个年代入伍也是要政审。
而欧阳平的情况大家都清楚,虽然欧阳家是被人陷害的、是无辜的,但当年那么多受害者谁不无辜?
远的不提,就说林秀芳的娘家——林家。
林家当年也算富裕,毕竟林老爷子还让林秀芳读了书。
在当年,很多人都重男轻女。
“女娃娃读书干什么?将来还不是嫁人了,知道的再多还不是跟着姑爷去了,还不如让她多学点家务,小时候伺候好我们这当爹妈的,将来也能讨好姑爷。”
而这,仅仅只是当年一小部分父母不让自己闺女读书的理由之一。
当然了,在那个大环境下,之所以很多父母不让女娃去读书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家里穷。
而林家能让林秀芳去读书,至少家庭条件不差。
要不然,连饭都吃不饱了谁还让自己女儿花钱去读书。
而在那场动荡中,像林家这样的“大户”都是某些人打击的目标。
所以说,以当时欧阳家的背景,欧阳平的政审肯定是过不了的。
到最后,还是陈建国说动了父亲陈汉去谈才谈好的。
陈汉是从战场上下来有功勋章的老兵,多少还是有点面子。
更何况平南离京城很远,受那场动荡的波及不算大。
再加上欧阳家的事情都过去好几年了,京城里还能记得在哪哪哪有过一个欧阳家的人不说没有,但也没几个了。
总之,多方影响之下,欧阳平勉强过了审核,得偿所愿成为了一名新兵。
而这之中,陈家对他的帮助毋庸置疑。
陈建国不光把自己的名额让给了他,还游说陈汉帮他通过政审。
所以,欧阳平怎么能忘记陈建国以及陈家的恩情呢。
……
欧阳安安进屋后是跟林秀芳坐在一起的。
此时,她见欧阳平的情绪有点激动,对林秀芳歉意一笑后,起身走到欧阳平身旁坐下,伸手帮他顺了顺。
“唉,在那个年代,都不容易啊。”
因为当年的林家也是那场动荡的受害者之一,所以林秀芳对欧阳平的过往共情了。
而陈建国虽然没开口说什么话,但也倒了杯茶递到欧阳平面前。
就连一向活泼的程乐乐听了这些事也沉默了。
“十年动荡”,这是程乐乐在历史课上学过的历史事件。
但“纸上得来终觉浅”,没真正经历过那段动荡年代的人,是无法深刻体会到那时的人有多无奈。
过了几分钟,眼见欧阳平差不多平复好了,陈建国开口问道:“好了?”
“嗯,好了。”
陈建国点点头:“好了就行,别纠结于陈年往事,还是说说你入伍之后的事吧,哦对了,还有安安离开平南的原因。”
“哦,好,那我就继续说哈。”
似是有点口渴,欧阳平端起茶喝了一口。
嗯,大哥泡的茶就是好喝。
“咳,当年我和妹妹告别,跟着大部队去了西南,一路上……”
理了理思绪,欧阳平继续讲述着自己入伍后的事情。
“我刚去西南没多久,有一天,我班长突然来找我,说是传达室那有我的一个电话,我……”
“哥,接下来的事还是我来说吧,毕竟是我的亲身经历,我这个当事人肯定要比你了解事情的经过。”
话说到一半,欧阳平正准备解释一下欧阳安安当年不告而别的事,没想到欧阳安安却示意她自己说。
闻言,欧阳平点了点头,静坐着等自己妹妹接着说。
欧阳平入伍之前,因为担心自己妹妹的安全,所以就拜托老村长照顾一下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