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李叔,去牵头牛来。”看了一眼师父孙思邈,在他鼓励下,李勉直接吩咐道。
李求听得一愣,“一头牛就够了?”
他这才发现,新犁没有之前两牛拉犁的横杠。
一种猜测,在李求心中激荡开。
“难道这新犁,一牛就要以耕作?”
激动,李求脸上激起一片红晕。
如果猜测属实,那么牛的使用力,将会翻一倍,同理,翻地效率也相应着翻一倍。
这可是大喜事。
在李求目光盯视下,李勉点了点头,“没错,只要一头牛,即可耕作。”
猜测被证实,李求涨红着脸,手一挥,有人把一头壮年的水牛牵了上来。
周围人纷纷睁大双眼,在底下议论纷纷。
李勉不管那些议论声,上手接过牛,把牛牵到田里,牵到犁前面。
从犁上取下配套的牛套,套在牛的肩胛骨上,从下面绕过系紧。
准备工作完成。
李勉捏紧扶手,手上赶牛鞭轻挥,打出“啪”的一声。
牛缓缓动了,越来越快。
犁肉眼可见的插入土里。
李勉把着扶手的手,稳定着犁,犁出一条可见的深沟。
岸上,许多人瞪大了双眼,不敢置信的看着田里,那条耕出的深沟,还有被翻过去的泥土。
为了测试,体现出新犁的特性,李勉耕出两百米,牵牛绳的手,往右一拉,牛向右转弯。扶犁的手,同步朝右,犁出一条弯月型弧线。
“勉哥儿的犁,它可以转弯!”
“神物,这是神物啊,不但犁得深,还能转弯,太强了,这是怎么想到的?”
要知道现在的两牛拉的犁,不但犁得没这新犁深,更不可能转弯,只能犁直线。
相比别人的惊叹,李求看得更深。
除庄户们发现的,犁得深和会转弯外,李求敏锐发现新犁的犁地速度,比直辕犁要快至少一半。
别小看只是快一半,实际耕作出的面积可不小。
比如一亩地,旧犁需用时一小时,新犁只需三十分钟,十个小时耕作下来,新犁会多耕出十亩地,加上原本的两牛,改为了一头牛就可拉动,再多出十亩。计算下来,要多耕出二十亩田地。
这效率不是翻一倍,而是两倍。
大大节省了时间。
而且还犁得深。
作为有经验的农户,犁得深,代表着什么,太清楚了。
虫卵变少,植被被翻下去,成为肥料,腐烂后肥地,来年收成再加至少一成。
这一连串换算下来,计算成收成,更加惊人。
不怪那些农户们,称新犁为神物。
可不就是农家神物嘛。
李求再也忍不住,不顾这么多人在场,跑进了田里,一把扯开李勉,自己亲自上手耕作起来。
身为老手,看李勉耕了这么久,操作细节,早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不用李勉提醒,已经耕起了地。
当牛拉动手中的犁,李求这才发现,力气比操作直辕犁要更省力,力气花得更小。
以往两牛拉的直辕犁,非壮汉力士不可操控。新犁不一样,只要微微上抬,犁头便能扎进地里,如果不是怕牛拉起在过费力,将会犁得更深。
一圈,一圈,又一圈。
有李求打样,越来越多的人,赶到地头,看着李求耕地。
有些亲近些的,忍不住赶走了李求,自己亲自上手,扶犁耕起了地。
看与实际上手,是两回事,试过的人,顿时明白了这犁的强大。
见上手机会被夺走,李求干脆上岸,过来一把拉住李勉的手,道:“勉哥儿,我代表李家庄所有人,感谢你制出的新犁。没说的,今后你不用劳作,你地里的活,我们大家帮你干了。你就帮我们出出主意,提些意见就好。”
在李求心里,李勉已被打上“聪明人”“神仙”标签,哪还会让他去地里劳作。
就算他肯,那些试过的庄户们,也不会肯的。
没有人是傻子,不明白这新犁背后,代表的什么,那可是能够活命的粮食。
李勉没有拒绝,他跟着孙思邈,也没空再管地里,如果有庄户们帮忙,自己也正好脱产。
有了样板,里正李求发动所有匠户,开始为庄里打造曲辕犁。
有了之前制犁经验,匠户们制犁的动作,越发快了起来,以往一天只制一张,现在可以制两张。
没到几天,整个李家庄的田地里,用的都是新犁。
有了更方便的犁,原来两牛拉的旧犁,被丢弃,或者是改造后,用在新犁上。
庄户们如李求承诺一样,把李勉家的田地,分了下去,不再用李勉操心。
连带着,杨秋儿也闲了下来,不用再下地劳作。
李勉成了李家庄,威望最高的人,甚至当上了族老,成为李家氏族的长老之一。
脱产了的李勉,还把有机肥,弄了出来。
剩下的时间,李勉则正式开始,跟着孙思邈学习各种知识。
这些知识,有医术,有道藏。
李勉发现,他之前的猜测,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