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猛地睁开双眼,泪水如泉涌般夺眶而出,他放声大哭,哀嚎道:“瑞陵君一门忠烈,他们忠诚无二,为国家竭诚尽力,可如今却惨遭秦人毒手!难道这是上苍要对我燕国实施惩罚吗?他们的逝去,让我的江山岌岌可危,几乎难以保全啊!”话音未落,他又悲从中来,泣不成声。朝堂上的官员们目睹这一幕,无不感伤落泪,为瑞陵君父子的壮烈捐躯感到哀痛,同时对燕国的未来忧心忡忡。
昭王强忍着内心的悲痛,下达旨意:“瑞陵君父子为国捐躯,其棺木准其进城,以厚葬之礼慰藉英魂。”紧接着,他又派遣御林军前往孙府传递噩耗。诏令宣读完毕,昭王已是疲惫不堪,精神恍惚,在侍从的搀扶下,缓缓退出朝堂,返回后宫以休养身心。
且说燕丹公主,这日清晨醒来,独坐于后宫之中。她凝视着窗外的景色,心中却无端涌起一股莫名的不安。她起身在屋内来回踱步,感到心悸肉跳,坐立不安。她暗自思索:“今日为何心神不宁?难道预示着不幸之事即将降临?”眉头紧蹙,她低头深思,却怎么也理不清头绪。
正当她沉浸在一片慌乱的情绪中,忽见门上的家将神色慌张,匆匆奔至,扑通一声跪地,声音颤抖地禀报道:“老贵人,大事不好了!都尉、大老爷与二老爷,在燕城与秦将王翦交战,不幸罹难。此刻,他们的灵柩已经进城,恳请您快去接丧。”
燕丹公主一听到这话,犹如五雷轰顶,头脑中“嗡”的一声作响,整个人刹那间石化。紧接着,她迸发出一声凄厉的哀嚎:“苦啊!”那声音中蕴含着深不见底的悲恸与绝望。她的身体轻轻摇晃,似乎随时都会崩溃。她的脸色苍白如纸,双唇微微颤抖,眼泪如同决了堤的洪水,止不住地流淌。她的眼眸中充满了悲伤与无助,仿佛她的灵魂已经被抽走了。燕丹公主因过度悲痛,竟然昏厥了过去。
公主的身体猛地朝后一仰,连同交椅一起重重地摔倒在地。侍女们惊慌失措,急忙跑了过去,竭尽全力地搀扶着,同时口中急切地呼喊着,希望老贵人能够苏醒。
此刻,在房间中的高夫人与李夫人已经得知了那个令人心碎的消息。转瞬之间,她们被无边的悲痛淹没,悲声大放,哭声中充满了深深的哀伤和绝望。她们脚步不稳地步出房间,来到大堂,只见燕丹公主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已经不省人事,昏厥了过去。
众人一片慌乱,急忙吩咐旁人速速取来姜汤。过了许久,燕丹公生才渐渐地发出哭声,那哭声中充满了颤抖与悲切:“我后悔当初没有听从你们的劝告。这副老骨头,本应安享晚年,却仍妄自尊大,想在军前显摆勇猛。如今落得这般田地,战死沙场,让我这颗心如何能安放?”她一边哭泣,一边抬起那满是泪痕的脸,眼前的景象让她的心更加痛苦——高、李二位夫人哭得像个泪人,那悲痛欲绝的模样,使得她心中的悲伤更加深重:“谁能想到,我燕家竟会遭受如此灾难。我年近八旬,如同风中之烛,如今连一个亲生的儿子都没有,无人能在我身边养老送终。我这条老命,又有何用?”说罢,她猛地站起身,朝着台阶的方向冲去,似乎决心要撞死在那里。
高、李二位夫人与侍女们目睹此景,惊恐不已,纷纷上前阻拦。她们紧紧抱住燕丹公生,泣不成声地呼喊:“老贵人啊,您若是有个好歹,我们该如何是好?而且现在还有大事待办,都尉的灵柩还未安葬,恳请您暂时放下悲痛,我们先商议如何料理后事。”言罢,她们又忍不住痛哭失声,纷纷跪地不起。
老公主见她们言之有理,这才缓缓伸出手,将二位夫人扶起,随即便无力地吩咐众人起身。紧接着,全家上下一片素白,燕丹公生尽管身体年迈且极度悲痛,仍是强打精神,带领着家将和媳妇们一同出城,迎接灵柩归来。
那棺木被小心翼翼地抬进都尉府的中堂,依照品字形布局排列开来。就算铁石心肠之人见此情景,恐怕也要为之动容,忍不住泪流。老公主、高李二位夫人与侍女们,一时间泣不成声,悲恸震天响,整个府邸沉浸在无边的悲痛之中,混乱不堪。众人慌乱地穿梭其间,哀伤的气息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再说燕昭王身体欠安,拖着虚弱的身躯返回宫中休养。正当他在宫中闭目养神之时,宫官气喘吁吁地赶来报告:“陛下,满朝文武不知因何事,鸣钟催促陛下上朝。”燕王听到这话,心中一紧,强忍着病痛,摇摇晃晃地前往朝廷。
当他步入朝堂,只见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每个人的表情各异,有的惊恐,有的凝重。昭王满腹狐疑,不明所以。他皱着眉头,急切询问:“诸位爱卿,究竟有何紧急大事,竟至鸣钟催促朕上朝?”这时,黄门官急忙上前,跪地奏报道:“陛下,五城兵马使派人来报,秦师已然越过易水,因此惊动圣驾,请陛下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