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讲完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刘禅便笑眯眯的看着他。
“务观啊,如果这个蒸气器由行知单独负责的话,那将来论功行赏的时候,可就没你的份儿了哟?”
看着笑眯眯的刘禅,陆游的心里那是相当的无语。
我刚用这一招来考验过沈行知,您现在就把这一招又用我身上了?
我能怕这个?
“官家,军器监里面可不止这一项研究。
就算不参与蒸气器的研制,臣也有自信,以其他的项目赢得奖赏。”
陆游这么一说,刘禅便转头看向了沈行知。
“你有自信单独完成蒸气器的改进吗?”
“官家放心,臣就算豁出去性命,也一定尽快完成蒸气器的改进。”
见沈行知直接指天为誓,刘禅赶紧说道:
“朕不要你的命,朕只要你按上就班的研究就行。
至于到底是一年搞出来,还是两年搞出来,哪怕十年,朕都等的起。
包括钱的问题你也不用担心,哪怕朝廷没钱了,朕也会继续支持你。
总之,绝对不能为了抢时间或者为了省钱而冒险。
听懂了吗?”
刘禅的话说完了之后,沈行知的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我沈行知何德何能,能遇到这样除了哐哐给钱之外,啥都不管的官家。
家祖沈括要是生在这个时代,估计做梦都得笑醒了吧?
等沈行知红着眼谢恩之后,刘禅直接一手一个拉起了他和陆游俩人。
“务观,朕答应你,把蒸气器交给行知独立改进。
但是,你也别想置身事外,也要随时盯着项目的进度。
朕早已经准备好了两个爵位,等着你们来拿。”
.......
一年半以后!
绍兴十九年三月十七,晨!
太阳刚刚爬上枝头,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便离开了汴京城。
走在最前面的,便是刘禅那辆四轮马车。
马车上面,坐着刘禅和岳飞俩人,还有在一边服侍的刘童博。
在他的车子后面,是太后、皇后以及后宫嫔妃的车驾。
再之后,则是大臣们的车辆。
车队离了汴京城之后,便来到了城郊刚刚建好的一座超级巨大的车站。
原来,早在半年之前,沈行知就已经找到了改进蒸气器的办法。
华夏历史上,玩风箱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
从最初的人力,再到畜力,一直到后来的水力,各种类型的风箱早就被华夏先民们玩出了花儿。
以前只不过是没有想到过蒸气而已,但刘禅提供的图纸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之后,最大的难点其实已经没了。
有朝廷和高软软的无限钱财支持,一年的时间里,沈行知带着工匠们搞了几十台原型机。
不断拆解的过程中,他们很快就找到了蒸气器在推动一次活塞之后,必须等待冷却之后,才能再次运行的办法。
而这个办法同样简单,无非是多加几个水箱,让热水和凉水循环起来。
而让水循环起来的办法,他们同样无比熟悉,甚至日常都在使用,比如压水井。
当然了,加上去的这一套水箱,还有一个大家更熟悉的名字,冷凝器。
解决了活塞的往复运动之后,整个蒸气器的效率,直接提高了五倍不止。
因为这个成就,沈行知成了大宋最年轻的侯爷,机武侯!
而陆游则因为火炮和蒸汽器的两项成就,成了大宋最年轻的公爵。
刘禅取襄助武备之意,封他为武襄公!
对于俩人的封赏,朝中的大臣们牙都快酸掉了。
但压根儿没人搭理他们,试车成功的当天,高软软和赵鼎俩人就各下了五百台的订单,用在他们的矿山上抽水。
但他俩还不是最大的客户。
最大的客户,是陆游。
或者说,是军器监。
为了早日完成高软软和赵鼎的订单,刘禅大手一挥,军器监马上扩建。
但陆游压根儿没打算像以前一样,把军器监建在有水流的地方利用水力。
他的想法,是趁着这次机会,直接把军器监扩建到各个军事重镇。
至于钻床之类的机械所需要的动力,则全部换成蒸汽器。
也正是因此,他们本身反而成了蒸气器的最大客户。
对于陆游的这个想法,刘禅和岳飞俩人当然举双手赞成。
高软软和赵鼎俩人虽然不乐意自己的订单被延后,但也知道孰轻孰重,自然没什么异议。
但是,沈行知撂挑子了。
用他的话说,蒸汽器我已经搞成了,现在我要认真想一想,怎么把这玩意儿变成一辆车。
至于军品监的扩建,以及蒸汽器的生产,就麻烦武襄公大人多操心呗?
对于沈行知的这个提议,陆游一边大骂他不当人子,一边给他拨了五百个工匠,又给了个单独的院子。
就是在这个院子里,沈行知用三个月的时间,试过无数方案之后,最终还是决定把这个车子放在轨道上跑。
他这边确定了方案,并且搞出来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