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科幻灵异>神临地> 第116章 智能解译模型和神国任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6章 智能解译模型和神国任务(1 / 1)

有一位被几人簇拥着,很有书卷气质的男子举起了手,他动作优雅,但说出来的话语却充满了尖酸刻薄的味道。

“要不然,还是请李晓军教授先说说吧,毕竟李教授曾经宣称他的拟合准确率达到了百分之一百,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却又突然撤回了这一声明。”

台上的人大多都哄笑了起来,台下的人却只安静地看戏。

在这个会场中,李晓军是第二个知道王栋这副面孔后真实身份的人。

因为前不久,王栋刚刚顶着这副面孔跟他私下里见过面。

而让台上的李晓军涨红了脸庞的这番来自同行的嘲讽,真正应该背锅的恰恰是王栋本人。

事情是这样的。

经过漫长而艰辛的努力,王栋终于在破解这台神秘机器的软件架构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他找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模块。

那是一个底层模块。

机器要处理的所有数据,都需要先经过这个底层模块进行预处理,然后才会被送往上层各个模块做进一步分析。

他至今还没有发现例外的情况,而且这个模块的处理结果非常有意思。

它能把无论什么格式的数据都映射为一些固定长度的向量。

这些向量的维度是固定的,但向量的个数并不固定。

比如输入一段语音可能会输出两根向量,而输入另一段语音就可能输出三根向量。

王栋发现,无论是语音、图像或其它有结构无结构数据,无论何时输入,同一个输入映射得到的输出向量集合都是一模一样的。

无论是向量的个数,还是向量的内容。

如果对输入数据加一些微小的噪声,只要没有到影响其内容的地步,它映射出来的输出向量也不会发生改变。

反之,如果改变了部分属性,比如同样的语音内容但换了一个不同的说话人,或者同样一只狗的照片但换了一个拍摄地点,输出向量的集合中,总有些向量是不变的,代表未改变的那部分内容,但也总有一些向量发生了改变。

在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后,王栋终于确认,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据预处理模块,而是一个智能解译模块。

它能对任意形式的数据进行解译,把数据中承载的所有信息都识别理解出来,然后用向量的形式表示出来。

也就说,这些向量所构成的表示空间,就是机器所理解的世界。

通过这个智能解译模块所得到的,是在其理解的世界中的一种语义表示。

越相近的事物,在这个语义表示空间里,距离总是越接近的。

比如同一个人的两段内容相似的语音,输出的每个向量要不然完全相同,要不然就非常相似。

王栋曾经尝试过,基于这个模块得到的语义表示,对计算机领域各种分类任务,利用地球上已有的机器学习算法,几乎都能达到了百分之一百的识别效果。

所以,这个底层模块才是这台神秘机器的智能核心。

只要破解了它,掌握了它,在人工智能方面,人类就能达到与机器同等的技术水平。

王栋猜测,支撑这个智能解译模块的很可能就是一个通用的预训练模型,或者类似的东西。

通过它就能够实现从物理层级的世界到概念层级的世界的跨越。

这就是地球上人工智能学者一直梦寐以求的那种模型,一个通用的底座,实现对所有数据的智能解译,进而就能够支撑所有的下游分析任务。

然而,当王栋询问机器这个智能解译模块的工作原理时,却什么信息反馈也没有得到。

王栋一筹莫展,机器不配合,这就是一个打不开的黑盒子。

唯一能采用的策略,也只能是根据输入和对应的输出数据,想办法拟合出这个解译模型了。

他先是采集了几万亿的成对数据用于拟合实验。

随后,他便不遗余力,穷尽一切可能,开始了一段百折不挠的尝试之旅。

即使有机器的帮助,这一破解过程也是极其艰难和缓慢的,王栋几乎遍历了所有的数学和计算机方法。

即使如此,当他把拟合准确率提升到67%之后,这个指标说什么也无法再提升了。

这个结果把王栋逼得吃不下睡不着,整个人近乎疯魔。

后来,还是在于丽珍的劝说下,他把这个任务发布了出来,才得以恢复了正常的作息。

这是神国向大众发布的第一个任务。

除了数据外,他做过的所有的尝试及其结果也被一并发布了出来。

当然还有奖励条款。

只要拟合准确率大于67%,每提升一次就会得到百万赞币。

每个月,无论拟合准确率是否高于67%,只要准确率相比上个月有所提升,且是本月最高,也会有十万赞币的奖励。

王栋也是下了血本。

在神国中,赞币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因为,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在创新方面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多,相比较于地球上原有的事物,神国中诞生的事物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形成了巨大的技术和文化代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