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狠起来连自己都坑!”
“这,这不是没办法嘛。
王援朝会做饭,我不敢让他表现,怕被村里的姑娘,或者女知青盯上,一个月最多让他做一次不怎么能闻出味儿的那种。
于胜利会做衣服,我请南哥牵线,帮他接了村民和男知青的衣服回来做。
他们都能挣八个工分,我只让他们挣六个。
村子里的人看不上做针线活的男人,也看不上工分挣得少的男人。
女知青也看不上。
他们前几年还挺安全的,这两年也不行了,总有人来说媒。”
林听晚点点头,陈建国为了他的队友煞费苦心。
陈建国,王援朝,于胜利,这几个人的名字时代感很强。
陈建国生于建国那年,今年24岁。
王援朝生于抗美援朝期间,今年22岁。
于胜利也生于抗美援朝期间,今年21岁。
村子里像他们这么大的年轻人大部分已婚,有些动作快的已经生了好几个孩子,大的都会打酱油了。
陈建国,王援朝,于胜利每个人都有能力盖房子,一直住在一起。
因为分开很容易被人攻破堡垒。
他们有年龄危机,女知青比他们的年龄危机更严重。
找不到更好的人家,就会把目光放在男知青身上。
于胜利这种技术型人才是香饽饽。
可以投机倒把,挣快钱,挣大钱!
陈建国擅长外交,有点功夫在身上,每天都挣满工分。
仗着隐疾经常在外面行走。
他和游向南,游石头走得近,经常能弄到稀罕东西,出手也大方,八成在黑市掺了一脚。
王援朝是户部尚书,内政大臣,擅主内。
于胜利是针线局的管事,主内。
两个人留守,一个人在外奋斗,建立攻守同盟。
他们除了上工,就是去黑市赚钱。
秋收后,这边进入农闲。
林听晚打算给黑市供货卖红薯粉。
需要中间商。
这几个人对她有用……
“最好的防守方式是进攻!”
陈建国、王援朝,于胜利没听懂。
林听晚展开说了一下,“你们就按照这个标准,自己发挥发挥。
记住一个原则,漫天要价,越夸张越好!”
陈于王眼睛亮晶晶的,这个法子不错。
王援朝打算把村子里,附近村子里的女知青和村民摸个底。
重点摸清盯上他们的未婚姑娘和女知青的经济实力。
于胜利决定等拿到王援朝的摸底本子后,再根据他们三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计划。
陈建国给他俩把关。
三个人没说话就已经默契的达成了解决方案。
陈建国问起最关心的问题。
“关于未来方向,林知青有没有什么好建议?”
“未来太远,只争朝夕!
我每天睡前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明天有机会回城,我准备好了吗?
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加倍努力!
最近有点馋,打算做点红薯粉条吃吃。”
“红薯粉……”陈建国回忆了一下,黑市基本都是土豆粉,而且量不多。
东北这边的人爱吃粉条。
粉条可以当主食,肯定有市场。
“林知青打算做多少?”
“明天能弄到五百斤红薯粉,不知道能出多少红薯粉条。”一斤红薯淀粉能出一斤到一斤半红薯粉条。
她手里有两万斤红薯粉,大约能出两万斤红薯粉条。
一斤红薯粉条一毛五,黑市能卖得贵点儿。
算两毛,能卖三千左右……
“这么多自己哪吃得完,可以拿去换钱……
下乡的日子不知道何时是个头,多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
他真不拿自己当外人,对方都伸出橄榄枝了林听晚也表示了友好的态度。
狗狗祟祟的看看门口,“安全吗?”
“相当安全,我去接洽。”市里的黑市负责人之一是石头哥,公社这边的黑市他占一席之地。
不管在哪里出货都很容易。
“那行吧!”林听晚拍板道。
利益捆绑才是最坚固的联盟。
“我就是个过路财神,到手的汇款倒个手就没了,先干一票试试水,明天我去把红薯粉带回来。
到时候你们三个来帮忙,我给你们发工资,每天一块钱,当天现结怎样?”
“行!”陈建国欣然点头。
王援朝于胜利求之不得。
他们愿意跟着林听晚干,在她身边特别有安全感。
还能避免被女知青,村里的姑娘骚扰。
发现陈建国的暗示,咕咚咕咚把奶茶喝完,抹抹嘴去外面和陈诉汇合。
他们谈话这段时间,陈诉在外面放哨。
房间里只剩下林听晚和陈建国。
陈建国压低声音,“红薯粉多少钱一斤?”
“五分!”
“你本钱要是不够,我可以出一半。”
秋收前林听晚买了不少东西,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