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灭其国
朱福宁感慨归感慨,还是招呼道:“那就如他所愿,你们安排人将船控制住,若有反抗者,杀。”
既然是要归顺,打铁趁热,但凡在这海上还想闹出些动静的人,用不着跟人客气,该收拾只管收拾。
“是。“俞大猷的视线落在那位年轻的将军身上,这一位马上应下一声是,准备往前去。
不出所料,还真闹出事了,接管整艘船的将军迎面对上有几个不肯的人,有朱福宁的诏令在,那一位扬刀一个手起刀落的,好的,一颗脑袋滚落在地。朱福宁瞧他身手极快,“这位将军是?”
“戚继光。"俞大猷连忙介绍,朱福宁马上道:“这个人我记得,胡宗宪胡大人对他赞许有加,他之前也是一再歼灭倭寇,实在是一个难得一见的将才。”一听朱福宁听过戚继光的名字了,也就知道,朱福宁绝不是心血来潮前来平倭寇的。
谭纶道:“公主,我们上岸再说。”
对上一个全然不把自己的命当回事的公主,只能是他们这些人多劝着点。朱福宁哭笑不得的道:“我不是需要你们保护的公主。这灭倭之事,你们要有准备,我没打算坐在哪一个院子里等你们的消息。倭寇都敢动心思要我的命了,我要亲自灭他们的国。”
喂,这理由朱福宁用上,无端叫人有一种朱福宁和汪直约见会面,倭寇来得正巧一事,极有可能是朱福宁有意为之。为的是拿一个理由,光明正大的出击。
俞大猷的视线落在谭纶身上,无声的询问,这福宁公主是这样的吗?谭纶...….
别问,问他也不知道。也不想想他和朱福宁分开多少年了,朱福宁会变成什么样子,谁敢保证?
再说了,倭寇都敢来杀朱福宁,朱福宁想要亲自灭倭国有什么问题。可是,行军之道,仗要怎么打,灭不灭倭寇的事,要上报兵部,得要兵部同意才行。
朱福宁下船后,俞大猷请诸将一道议事,朱福宁在这期间不断的同何公公吩咐事情,争论不休的将军们不可避免注意到来来往往的锦衣卫。锦衣卫和东西两厂的人出动都不是什么好事,非常让人害怕的。可是谁也不敢问朱福宁在干什么。
听到要上报兵部后再决定仗怎么打,朱福宁出声了,“不用上报兵部,你们是卫境安民的将军,仗怎么来打,由你们说了算。这一回不仅要平倭寇,更要灭倭国。他们自大明建朝以来,一再犯我边境,扰我沿海百姓不得安宁,不灭他们,如何震慑诸国?”
这话半点毛病都没有。
“有些人读书读傻了,不在意百姓的生死,只管自己头顶上的乌纱帽是不是戴得牢固。更不在意前线将士不畏生死卫国安民之心,等他们权衡利弊再决定要不要打倭寇,黄花菜都凉了。
“父皇给我这一份诏书,军政大事由我裁决,我会陪你们一起出征,灭倭国的事不是你们一人的事,也是我朱载垣,大明福宁公主的事。“该让天下各国都看看,欺我大明者是何下场!”朱福宁不相信,眼前的这些将军没有荡平天下,开拓疆土之心。要不是上面的那些人一味争权夺利,意图把天下人玩弄于股掌之间,断不可能让倭寇发展到周边的百姓都成为倭寇。所以,指望那些人是不切实际的,趁他们反应不过来,把要解决的人解决,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因此,你们不用吵朝廷上的事,只管告诉我,平倭寇,灭倭国,你们到底都需要些什么。”朱福宁把诏书拿出来,让人全都看到。对上他们诧异的眼神,朱福宁一再表态,为的是让眼前的这些人都可以坚定一个目标,一个一往无前,别再回头在意别个人的目标。
“公主真能做主?"不怪这些将军怀疑,朝廷但凡只要别管他们怎么打仗,别让他们事事请示等批复,仗,他们早打完了。哪能容倭寇作乱,都快跑到大明的中心闹事了。
朱福宁亮着诏书不客气的道:“但凡让我做不了主的人,浙江那里死了多少,没了多少,问问你们去过的将军。”
别说,俞大猷对于一众将军的反应很淡定,全然不管他们提出的所谓不合适,朝廷的诏书送下来,可是这一应后勤没有人管,会不会让人秋后算账,不能不考虑。
在众人的目光落到他身上时,俞大猷很干脆的道:“听公主的。陛下旨意下达,我们为君为国亦为民。”
可不是,他们一个个上阵杀敌为的并不是别人,而是这万千百姓。只要有办法能够守护一方百姓,让他们干什么都可以。“说说吧,怎么肃清两岸,灭倭寇。"朱福宁起身,缓缓走向一旁,站在那一副大明边境等比例缩小的实景图上,而且在这个时候拿起一边的小图,“大明境内的倭寇堡垒,这里,这里,这里,都快解决了。”一个接一个往上插上旗帜,证明这都完全归于他们大明控制。旁观的将军们一愣,其中一人脱口而道:“我们并没有出兵,这些地方怎么回来的。”
“有内应,内外呼应,自然事半功倍。我手里有锦衣卫和东西两厂的人,你们不动,自然有人动。“朱福宁大大方方开口,叫人听着一顿。这,没错,他们都知道东西两厂和锦衣卫的厉害,可是之前这些人的厉害都只在于对付文武大臣,什么时候开始对外了?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