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我想听你们称臣
这是威胁,清楚明白的威胁。
不想好好过,那就都别过。
嘉靖是投鼠忌器,没有再跟这些文官斗下去,因为他已经发现,杀了一批总会有一批冒出头,杀不掉。
行,他们不是厉害吗?
想要这个天下,嘉靖给他们,让他们斗,让他们治。嘉靖只要保证不听话的人,跟他闹大的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自不必担忧。可是,他不想做,有所顾忌没有做到的。
朱福宁做到了,甚至捏着这么多年来倭寇与官绅私通的账本,但要问问,是不是他们都清白?
“朕原想,要是把你们全杀了,天下要给谁治?杀不光,朕也还要这个天下,那便不杀你们。
“可是,江南杀了这一片,福宁是真给朕想出了一个好法子。天下有才有能的人不计其数,结党营私,打着为天下的名号对朕指手划脚,你们若全无私心,朕认你们骂了?你们是吗?”
嘉靖横眉竖目而对,他瞧着满堂官员,没有一个敢说自己是干净的。偏一个两个又喜欢装清高,以为自己了不起,对着嘉靖一顿骂。文臣死谏,武将战死,都是最高荣耀。
大明朝的官,硬了脖子往前凑,无一不盼能够死在御前,名垂青史。嘉靖曾也杀狠了,后来发现不怕死的人太多。行,他不再亲自动手,他让别的人来。
严嵩这样的人,严嵩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公主无错。肃清江南,实有功于大明。“严嵩第一个出面表明态度,无论朱福宁用的什么样的手段,她控制好整个江南,没有闹出任何乱子,她就是有功想用朱福宁在江南做下的事定她的罪,看看嘉靖满脸透出来的喜色,他像是愿意听的?
他解决不了的问题,朱福宁解决了,他乐都不行。有他撑腰,试问谁能拉得朱福宁下马?
“还有事?"嘉靖最满意的莫过于严嵩的识时务,他永远都知道到底应该怎么站队。
“臣无事。"严嵩第一个回应,剩下的人,便只看到嘉靖离去的背影,“散了吧。”
不散也不可能。
对于一个两个想来闹事,有意对付朱福宁的人来说,一个接一个的消息让他们压根缓不过来,结果发现他们所有可能攻击朱福宁的话竞然没办法说出口。此刻对于胜利而去的嘉靖没有人再敢叫停。事情闹到这一步,接下来他们应该要考虑的是怎么面对朱福宁早已准备好的一切。
而此时的朱福宁在见人,见的是她早已选定派往各地接管死去的官员的内侍。
小半个月的时间,朱福宁对这些人也有些了解。知道谁是真干事的。其中哪些可以重用。
“浙江没有乱,你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把田地都重新统计送上来,很好。”朱福宁肯定他们的付出,更欣慰于他们能把事情办得如此漂亮。“我还是那句话,不要管旁人说什么,你们的能力本事不在那二两肉上。我大明的内侍有才有能,以江山社稷,天下黎民为重者不计其数。郑公之功,你等自小耳濡目染,引以为榜样,我希望你们也可以成为后来者的榜样。“看不上内侍,因为他们认定你们不明是非,只以帝王的喜好为重。可是,你们经历过常人所没有经历过的苦,你们比他们任何人都要坚韧。“你们不比任务差,至少在我看来如此。满朝的臣子,这样一个江南,还有多少寻常人能活?你们之中有多少人也曾被逼得家破人亡的?“如今我给你们机会,我希望经历太多不公平的你们,至少能为这个世间带来多一些公平。让更多的人可以活下去。”朱福宁确实对这些人寄以厚望。
会有人认为他们这些宦官经历这个世界最黑暗的一面,不少已经扭曲,甚至泯灭人性,只愿意成为皇帝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刀。但朱福宁更愿意相信,他们的心中依然有着一分良知。只是当他们发现无论怎么挣扎都无法改变那些不公,无处伸冤,一身才华也无处施展,他们才会不得不放弃最后的善良。现在朱福宁是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可以光明正大的去施展他们的才能,会有人牢牢捉住的。
“奴一定谨记公主教诲。”一个个站起来掷地有声的朝朱福宁应下。朱福宁望向他们,“我希望以后你们可以称臣。”多少人为之一颤。
奴与臣,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
在他们眼前的公主视他们为臣,而非奴,已然是对他们最好的激励。“对了,提醒你们一点,各地宗族也要注意,宗族之法凌驾于大明律法之上,绝不能容忍。“朱福宁想起另一回事,宗族,江南的宗族,这些人何尝不是已经成为祸害。
一群人不约而同的一紧。这个事情他们其实已经知道,只是一时半会没有想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记住,不管你们做什么,我在你们身后,只要是利于百姓,利于后世的事,你们可以放手去做,我会成为你们最坚实的后盾。任何时候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都不变。”
朱福宁既然提了,也必须要让底下的人放心,她让他们去干的事,放手去干,万事有她顶着。
“诺。“朱福宁的话让他们都稍松一口气,朱福宁愿意成为他们的靠山,有靠山当然好。
“另外。如果遇事不决,一时会儿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