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一场观念的碰撞之后,家中的气氛表面上看起来逐渐变得和谐起来。卫雨氲看着林竹晓和卫念晓之间看似平静的相处,心中满是欣慰,然而她也知道,林竹晓内心深处对于卫念晓所从事的工作依然存在芥蒂。
卫念晓早已参加工作,她选择了小说创作作为自己的职业道路,并且凭借着自己独特的创作理念在业内崭露头角。她的工作室是一个充满文艺气息的小空间,位于城市的一个安静角落。房间里悬挂着几幅艺术画作,靠窗的位置摆放着一张古旧的书桌,桌上堆满了各类书籍,从古老的哲学典籍到现代的畅销小说,还有各种风格迥异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她创作的灵感与思路。
卫念晓醉心于将哲学、文学和对生活中实业元素的理解融入到小说创作当中。在她最近创作的一部小说里,她描绘了一个虚构的商业家族。这个家族的兴衰沉浮背后,有着深刻的哲学思考。例如,她通过家族中人物的对话和内心活动来展现存在主义的思想:家族的继承人在面对家族企业即将倒闭的危机时,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觉得企业的命运就像人生一样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即便如此,人依然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就像他此刻决定要坚守家族企业一样。卫念晓以优美而细腻的笔触写道:“他站在那座陈旧的家族大楼前,街灯下的影子被拉得很长。他知道,身体里流淌的家族血液让他无法逃避,这是他的责任,就如同那无数个在黑暗中思索人生意义的灵魂,即便迷茫,也要前行。”
她的作品在文学界和一部分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读者被她独特的创作角度所吸引,一位读者在网上评论说:“卫念晓的小说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原来小说可以不仅仅是故事,还可以是对生活、对哲学的深度探究。”
她的同行们也对她的创作风格由最初的疑惑逐渐转变为尊重与钦佩。同行小周好奇地问:“念晓,你怎么能把哲学、文学和商业元素融合得如此巧妙呢?现在很多人创作都只是单纯讲故事,很少有人像你这样深入挖掘背后的东西。”
卫念晓微笑着回答:“其实这是一种自然的融合。文学源于生活,而生活离不开商业实业的支撑,哲学又能给我们提供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可以让小说更加丰富,更能反映复杂的现实世界。”
然而,林竹晓一直反对卫念晓从事文学创作。林竹晓在自己多年的实业打拼过程中,见过太多人因为选择了看似不切实际的道路而遭受挫折。在她眼里,文学创作是一条充满不确定性的道路,它没有实业那种稳定的收益和明确的职业前景。
每次家庭聚会,林竹晓都会忍不住劝诫卫念晓:“念晓,你为什么非要执着于写小说呢?你看那些在实业界打拼的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稳定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你也有很好的能力,完全可以找一份更实际的工作。”
卫念晓则坚定地回应:“林姨,我知道您是为我好,可是文学创作是我的梦想,我在这个过程中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我相信我可以在这个领域走出自己的路。”
有一次,一家大型影视公司对卫念晓的一部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意将其改编成影视作品。这对于卫念晓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如果合作成功,她的作品将会被更多的人看到,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将得到巨大的提升。
但是,影视公司的策划团队对于她小说中那些独特的哲学和文学元素如何融入影视表示担忧。在合作洽谈会上,双方坐在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会议室的长桌上摆满了各种项目文件和精美的宣传册。影视公司的策划负责人皱着眉头说:“我们是一家商业影视公司,最看重的是作品的商业价值,也就是票房和收视率。你小说中的哲学思想虽然很深刻,可是我们担心大众难以理解,这可能会影响到作品的市场表现。而且那些文学性很强的描写在影视转化上也存在很大的难度,我们需要更直白、更能吸引普通观众眼球的内容。”
卫念晓耐心地解释:“您看,现在的观众在文化素养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娱乐内容。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应该有深度,有内涵。我小说中的哲学思想可以通过巧妙的影视手法来展现,比如通过角色之间的精彩对白、情节的巧妙设置来传达。文学性的描写也能够转化为影视画面独特的风格,就像很多经典电影一样,它们的成功正是因为既有商业元素,又有深度的文化内涵。从长远来看,这种有深度的作品能够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高端的观众群体。”
可是,影视公司的策划负责人依然犹豫不决,合作的事情陷入了僵局。
与此同时,卫念晓结识了一位叫李梦洁的同行。李梦洁同样来自一个商业世家,但她却对文学创作充满了热爱,并且一直在设法将家族的商业资源与文学创作相结合。两人一拍即合,常常相聚在一起探讨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创作方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