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家兄宋太祖> 第二百七十五章 赵光义的心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七十五章 赵光义的心思(2 / 3)

并不高,别说跟老大老三去比了,就算是跟赵德昭那个脑子有点不正常的爆炸狂去比,如今好像都差了一截。

大家都觉得,他赵老二有中上之姿,但……也就是中上。

赵家男人里唯一一个普通人。

市井之间都这么传。

威望上也就那么回事儿,或者说他的全部威望其实都来自于他姓赵。

那赵光义当然就有点不甘心啊,能力上不如大哥和三弟这个他认了,尤其是老三那确实是可以归在圣人那一档了,但他那个大侄儿……脑子明显有个包,他都比不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赵光义现在也看得出,商行才是大宋真正的根基,说句不太政治正确的事儿,朝廷反而越来越像是商行的傀儡了。

他可也是商行的股东来着。

结果现在他为了朝廷上的职位,反而将商行的权益扔下,现在怎么看,怎么像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如今商行内逐渐已经分成了两个半派系,既是赵光美主导的大陆派系和赵匡胤主导的海权派系,俩人实质上已经在联手瓜分禁军了,两个半的那个半,自然便是赵德昭的西南殖民工程。

赵光义敏锐的就察觉到,东南一角绝对是能够有所作为的,之所以镇海节度使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扩张,不是因为大宋没有实力,而是在于潘美没有魄力。

他毕竟是臣子,怎么可能像赵德昭那样,在西南跟裂土封王似的,想干啥就干啥,想砸整就砸整,没钱了甚至还能以商行股东的身份签字批条借贷款,整个西南地区乃至关中地区的所有资源任他想怎么征调就怎么征调。

事实上潘美一个人在外面当节度使,这边又没有什么强敌环伺,别说主动进攻开疆拓土了,他都恨不得字阉了自己。

但东南那片地方真的很好,向东可以发展沿海贸易,向西跟赵德昭连成一片之后,整个东南亚,南亚,将自然而然的成为一个整体,水陆两便,对内对外都方便,甚至完全可以做商行中独立于赵大和赵三的第三支力量。

这事儿在他脑子里都想了多少回了!

但是呢,赵光义一直没能下定决心,还是心理有顾虑的。

赵德昭在西南能搞得好,说白了他是接手了征蜀宋军,接收了王全斌的遗产,而且给他的那个配置堪称豪华,连号称禁军第一猛的崔彦进都派给他了,加上辛仲甫,以及那些实际上是军阀化的一部分沙陀人兵团。

这配置,赵德昭当然是想咋玩就咋玩,想咋浪就咋浪,这些人再加上当初投标去大理的那些商人,就构成了他的鲁王一党的核心根基。

大哥对自己的亲儿子,是真的好。

他赵光义虽然当了这么多年的宰相,但是真要出去干点啥,他还真没赵德昭的这个条件。

他在军中,实在是没有威望,自然也没有任何的班底。

赵大和赵三现在干的这个事情实际上就是在抢禁军,他也想上去跟着一块抢,那不是扯淡呢么,谁愿意跟他一块去东南鸟不拉屎之地去披荆斩棘?

他总不能全都指望那个潘美吧,那是赵三的人。

结果此时这辽国突然挑衅,一下子就让他看到了机会。

宋辽合这个事儿是老三搞的,本来他想在这其中插一手是很难的,萧绰嫁给赵光美之后述律部肯定也会听赵光美的话,实话实说,这是能一口气将这赵老三的势力和威望再向上推高一个量级的,和平统一一个辽国这么大的国家,这种事古往今来也确实是从来都没有过的壮举。

可现在一打仗,那可就不一样了,说白了,赵光义是看上了郭进和李汉超手下的边防军。

这俩人手中的兵马虽然不多,但却毕竟是分别代表了河东派和河北派将门,而且他俩可是李筠和符彦卿的接班人,这俩老头现在都还在商行里没死呢。

符彦卿的天雄军,李筠的昭义军,这可是曾经这个天下最精锐的两支兵马,他们只是被收编了,可不是被解散了。

这件事操作好了,若能获得河北河东两地将门之支持,再获得股东中的符彦卿和李筠支持,那他下东南开疆拓土,从赵大赵三的争抢中硬是撕开一条口子咬下来属于自己的一块肉的这个事儿,不就成了么!

等他拥有了功绩,威望,班底,军队,到时候如果什么时候改主意了又想当皇帝了,那这皇帝当的自然也会和现在截然不同。

旁人眼中,此次契丹入侵看到的是生灵涂炭,可是赵光义的眼中,看到的却是机会。

“三弟,还是让我去吧,你和弟妹的婚事,是比这次契丹袭扰更大的事,再说这事儿必然会影响述律部投奔之事,我先去,若是事情不得不办得激烈一些,你还能在我后面打圆场,你不去,就是留有余地。”

“大哥,满朝文武之中,绝对已经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人了。”

“嗯~”

赵匡胤闻言点了点头。

这事儿,赵光义说得还真是没什么毛病。

“三弟以为如何?”

“二哥说得确实是有道理,不过二哥,前线的将士和朝廷想的东西未必相同,契丹人要是造孽太过,难保不会有人被仇恨所蒙蔽,导致上头冲动,亦或者是有人不想和平统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