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著名的学者外出旅行,当他要到一个村庄时,那里的人们未见其人但已先听其声了,因为他的名字早就家喻户晓了。
人们聚集起来让学者给他们讲道。
学者说:“我是一个傻瓜。我的教导会把你们弄糊涂的,我还是保持沉默最好。”
然而他越试图回避,人们就越坚持,就越被他的人格所吸引。
最后学者妥协了,说:“好吧,星期五我到这来……你们希望我讲点什么呢?”
人们说:“当然是讲上帝。”
星期五,整个村庄的人全都聚集在那里,他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他站在讲台上,问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我打算对上帝说点什么吗?”
村民们当然回答:“不,我们不知道您打算说什么。”
“那么,”他说,“这就没有用了,因为如果你们一点儿也不知道的话,我说了你们也无法理解。这需要一些准备,而你们完全没有准备,所以我不说了。”他离开了教堂。
村民都傻眼了,怎么办呢?他们请求他下个星期五再来。
下一个星期五,他又来了。他又问了同一个问题,所有的村民都准备好了。他问:“你们知道我打算说什么吗?”
他们说:“知道!”
于是他说:“那么就更不用再说了。如果你们已经知道了又何必在这浪费你们的时间呢。”他又离开了。
这时人们的兴趣已经疯狂了。他肯定藏着什么东西!所以村民们再一次想办法说服他。
他来了,他还是问同样的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我打算说什么吗?”
村民似乎聪明一点了,他们有一半人说知道,有一半人说不知道。
“那就更没有必要了,知道的人可以告诉不知道的人。”
按曰:一、每种事情的发生都可以找到理由,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理由不可全信,所以我们办事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实际而后在参考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