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天道酬勤:我的武道没有瓶颈> 第22章 我吴起扬名,将从今日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章 我吴起扬名,将从今日始!(2 / 3)

。”

“原来是上地守当面。”吴起抱拳道:“失敬失敬。”

李俚表情严肃,上下打量着吴起两眼道:“见过吴将军。”

张义打断两人的寒暄说道:“吴将军,我已经替大军建好了营地,吴将军过来且看,这座营地地势较高且易守难攻,不远处就是一条河流,常年不断。里面我也准备了一下粮草,应该能满足大军的十余日的作战需求。”

吴起顺着张义所指的方向,看到了不远处的营地,露出几分意外的神色。

这一次赵国发兵,事发突然,他这次急行军也更是偶然。

张义与李俚两人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考虑到这些超出了他的预期。

他还以为今晚他们要野外露宿,张义顶多提供一些粮草而已。

没想到,张义已经替他提前考虑到了。

不愧是武王亲自任命的大司马。

远处的营地上升起了袅袅炊烟,里面已经有人正在升灶做饭。

经过奔袭的大军,若是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对于提振士气有极大的好处,利于接下来的苦战。

吴起难得露出开心的表情:“张大司马,劳心了。大军开战在即,我手上事物繁多,暂时就不跟司马叙旧了。等我旗开得胜,凯旋归来,再与两位一醉方休。”

“吴将军请便。”

吴起颔首,重新翻身上马,引导后续的部队朝着张义等人建造的营地奔去。

“列阵,入营!”

传令兵开始向全军传达指令。

接收指令的魏武卒,脚步放缓了一些,各自结队,迈着整齐的步调,小跑起来。

哐哐、哐哐、哐哐。

魏武大军从张义和李俚的面前路过。

脚步的律动声,铁甲的摩擦声清晰得落入两人的耳中。

见到这样的一支大军,两人脑海中都不约而同的浮现出“精锐”两个字。

张义忽然开口说道:“上地守送来的名单我已经收到了,那些人我已经派人盯着了,后面会上报给武王殿下发落。”

说完张义并未停留,迅速离开了此地。

两军交战在即,他身为大司马,手上的事情多如牛毛,不能在这耽搁太多时间。

李俚没有多言,看着夕阳的余晖一点点洒在这些魏武卒的铁甲上,让铁片泛着金色的光芒。

直到这些光芒消失,所有魏武卒尽数归营,他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三万魏武卒进入晋阴城的消息,并没有瞒过赵国李幕的斥候。

当天深夜,在河西城衙门落脚的李幕就收到了下面斥候的汇报。

“晋阴城有魏国大军?人数有多少?”

“由于天黑,人数无法具体盘点,但看他们升起的灶烟,应该不下三万之数。”

听到这个数字,李幕身边的一些将领大笑道:“三万?这点数字怕是不够我们大军塞牙缝的。”

李幕并没有大意,追问道:“这大军是哪一路军队,哪个将领所率,可有打听清楚?”

“回禀将军,从目前刺探到的情报来看,魏国东路军并未有所行动,晋阴的那波大军应该是武王来颖郡后组建半年的魏武卒,领军之人是名为吴起的将领,此人是魏国禁军出身,并无带军打仗的记录。”

有赵国将领说道:“也就是说,这个吴起实际上就是个籍籍无名之辈了?”

“目前从刺探到的消息来看,正是如此。”

“哈哈哈,将军,看来这颖郡魏国是要守不住了。我等偷袭的策略起了奇效。”

李幕并没有如其他将领那般得意忘形,他陷入了沉思,片刻疑惑道:“之前的有刺探到东路大军筹备了十六万的兵马,竟然没有任何动作,只让一个王爷带着私军打前阵,他们到底有何谋划?”

有人猜测道:“或许是赵国内部有了矛盾,彼此不合才会如此。”

李幕开口问道:“我方大军都到齐了吗?”

“第一批十八万大军差不多明天上午尽数赶到,第二批十二万大军则随着浩然宗的长老们一同,预计后日可达。”

“兵家领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李幕沉吟着说道:“我等兵贵神速,需要在对方做好充足反应之前,一举击溃他们。否则三十万大军后勤压力极大,要是与对方打消耗之战,对我等极为不利。”

李幕抬头说道:“传我号令,明日五更造饭,天亮出兵,进攻晋阴城。”

“是!”

次日一早天刚蒙蒙亮。

武王府外就已经准备了一辆高大的马车,车轮上镶有金饰或刻有复杂的花纹,外观装饰华丽。

这辆马车由驷马拉乘,马匹全部被染成了红色,颇为奢华。

魏国诸多王侯在封地中基本都在王府中生活,除了一些特殊节日外极少外出。

像赵弘明这种主动赶往前线的王侯,极为少见。

自古以来,国之大事在戎与祀。

高延士不得不严阵以待,将原来朴实无华的车架重新捯饬了一番,以符合赵弘明的身份。

武王府大门打开,赵弘明带着一队禁军侍卫从王府中走了出来。

这些侍卫像是提前排练好的一般,一部分充当先导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