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微微颔首,先是对梁清宏的话于予了肯定,继而一转话锋道:
“但这并不意味着咱们就不能从草原上获取战马。”
“辽东建奴虽然控制了漠南草原大部,但他们却不能提供鞑子所需的茶、盐、布匹等生活物资。”
“而我们大明却可以,朕相信北边的鞑子为了生存会与我们做交易的。”
骆养性听着崇祯的话,若有所思的想了想,随即向前一躬身。
“陛下所言极是,漠南草原地域辽阔,奴酋皇太极控制力较强的鞑子部落,也仅限于靠近辽东的一些部落。”
“漠南草原靠西的鞑子部落名义上归顺了奴酋皇太极,但实际并没有被建奴完全掌控。”
骆养性的这番言论,不由让崇祯都高看了一眼,暗暗赞许,不愧是大明的情报头子。
“骆养性说的不错,退一步说,即使没能和漠南草原的鞑子达成战马交易,咱们大可以跑远一些,与漠西草原的鞑子交易。”
这次梁清宏没有再提出异议,至于方正化和赵泗洲受情报所限对关外的情形并不了解,是以并没有发表什么看法。
只是在崇祯话音落下之时,赵泗洲出言插了一嘴。
“陛下,那不知我大明要以何种物资与北边鞑子交易。”
这个问题崇祯似早有盘算,是以现在提及,崇祯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
“除了粮食、铁器一切物资均可交易。”
闻言,梁清宏、赵泗洲互视了一眼,随即齐齐躬身道:“微臣、奴婢愿前往草原一试。”
“好……!第二人将所需交易物资整理成册,然后找储监局的李凤祥领取,不够的可从内帑支银购买。”
“尽快凑齐物资出关,现在正值冬季,正是草原各部落物资匮乏紧缺之时,抓住时机尽早出关,这样更容易达成交易。”
崇祯说到这顿了顿,将目光移向方正化、骆养性吩咐道:“北镇抚司和东厂要全力配合他们,他二人出关需要什么就给什么,需要多少人手就调派多少人手。”
闻言,两人不敢怠慢齐齐躬身应道:“微臣、奴婢遵旨。”
崇祯嘴上说着若有所思的想了想,似乎觉得这样还不够,于是提笔疾书,一连写了两道加盖皇帝印玺的密旨。
崇祯将其中一封密旨递给赵泗洲说道:
“此番出关不管是去漠南草原西边的部落,还是去更远的漠西草原,都要从宣大或是西边三镇出关。”
“若你们从宣大出关就把这道密旨交给宣大总督孙承宗。”
“若是你们从西边三镇出关就把密旨交给三边总督陈奇瑜。”
“有这道蜜旨在他二人会全力配合你们的。”
崇祯说着,拿起另一封密旨递给梁清宏。
“这道密旨你且带在身上,如若碰到危机,你可携这道密旨找驻守陕西的秦良玉求助,不过朕希望这道密旨你们用不上。”
末了,崇祯似想到了什么,又叮嘱了一句:“朕能为你们做的就这么多,剩下的就靠你们自己了。”
“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关后遇事可自行临机决断,去吧!”
交代完所有事,崇祯向几人一摊手。
几人走后,崇祯莫名的患得患失,既希望梁清宏、赵泗洲能交易到战马,又害怕到最后什么都得不到白忙一场。
崇祯之所以有这样的忧虑,也是因为现在的大明太需要战马了。
如果在短时间内弄不到战马,在火器又无法对敌人形成压倒优势的情况下,大明对上善于骑射的建奴,将会一直处于劣势。
即使火器有优势,发展奇兵也是必不可少的,除非只守不攻,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在这个没有飞机坦克的时代,骑兵是唯一的快速机动军队,这对眼下的大明尤为重要。
几人刚走不久,门外小太监匆匆来报:“陛下,定国公求见。”
崇祯勾起嘴角,这家伙脑子转的还挺快,这么快就想明白了?
崇祯于心里咕哝了一句,这才吩咐道:“宣他进来。”
转眼间,徐允祯来到御书房,向御座上的崇祯躬身行礼:“微臣参见陛下。”
“定国公起身说话。”
崇祯抬了抬手,继而故作姿态问道:“定国公一早进宫,可是想到了什么赚钱的大买卖要与朕说?”
已然知道崇祯心思的徐允祯站起身来,也不矫情直奔主题。
“陛下抬爱了,微臣并没有什么赚钱的大买卖,微臣一早进宫求见陛下是另有其事。”
崇祯眉眼轻挑“呵呵”一笑:“哦……另有其事,那是什么事呀?”
徐允祯躬身踏前一步恭敬应声:
“陛下,我徐家一门两国公世代沐浴皇恩,眼下我大明正遭逢灾荒,流民四起百姓食不果腹,每每想到流离失所、饥肠辘辘的受灾百姓微臣无不痛心疾首。”
“微臣与族叔徐弘基一直都在筹集物资用于帮助朝廷赈灾,微臣此番求见陛下正是为朝廷捐献物资而来。”
“还望陛下能成全微臣与族叔徐宏基的一片赤诚爱国之心,为我大明受灾百姓,略尽绵薄之力。”
崇祯听着徐允祯这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