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静站在评审老师们身后,与大家一起去看李琦的画。
这是她那天送的蛋糕,这个季静能认出来,但是画中的蛋糕又与她送的那个并不完全一样。
季静仔细去观察,虽然外观,大小都很类似,但是细节是有不同的,默画的李琦没有追求写实的细节,而是把上面的装饰都做了简化,保留的巧克力块、金箔、芝麻、奶油边,都做了虚化。
但模糊中好像又带着精致,不会让人觉得敷衍。
季静很惊奇,不明白一张画中怎么会同时出现这种矛盾的情绪。
察觉到她的疑惑,吴宇恒在旁边给她解释:“他是先把细节都尽可能地刻画到不能再满,才又做的虚化。”
他这一语,季静立刻就明白了,这种虚化不是单纯的简化,而是为了追求一种繁与简的视觉感受,在复杂庞杂的细节上面叠出了模糊感。
刻意抹开晕染的线条确实是模糊的,可模糊之下,仍能看到李琦原本精心雕刻的细节。甚至每片金箔的大小方向、每个奶油旋转的角度和模样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季静在看这张画的时候,才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感受。
这种虚化处理,在李琦的上一张画中,季静也是见过的,可这一次却不一样,这一次季静不只看到了他的技法,还在技法之上,看到了他下笔时的情绪。
不同于上一次隐匿于无形的笔触,这张画的线条和排线都随意到有些粗犷,像是刻意流出来,想要引到看画的人,从他下笔的那一刻去观察他这张画完整的完成过程。
季静甚至能想象出,他在刚刚下笔时,或许是歪靠在椅背上,茫然地拿着笔在画纸上随便地打着直线,横横竖竖的直线,慢慢交叠成长方形,长方形上又切出圆形……
空白一片的脑海里似乎有了小小的画面。
只在一瞬之间,所有的茫然都被这些线条,牵引成逐渐清晰的想象。
大概是在这一刻,他坐直了身体,眼神也有了焦点,随着笔尖的游走,越发聚精会神。
他故意留下所有的痕迹,让欣赏者有迹可循,乐的去探索,甚至这种探索的乐趣,也构成了评审的一部分。
他没有做完美的设计——构图甚至都是歪的,作为唯一的主体,这颗小蛋糕没在画面的中心,而是偏到了右侧。但它不是单独存在的,它被放置在一块随意折叠的衬布上。
衬布并不是规整的,弧形的皱褶贯穿整个画面。
它有着柔软又毛绒质感,深色的调子压暗了整个下层画布,简单的线条,更衬托出被摆放在它上面的那块小蛋糕的精致。
这块衬布的边缘也同样做了模糊的处理。
整个画面,都像是被烛光映照,朦胧,细腻,却又带着一点温暖。
这还是季静第一次,从李琦的画中,读出情绪。
他只是画了一枚小小的蛋糕和一块柔软的衬布,比起之前厨房里的那个精致女人和餐盘杯子,这主体选的简单又单一。
可就是这块小小的蛋糕,却好像有着他之前的所有画作都没有的魔力。
不是好看或者漂亮这种单薄的形容可以描述的。
这张画,会让人产生各种美好的联想,它甚至会让人感觉舌尖泛甜。
连不怎么喜欢吃甜的郑博远和张庆,在这一刻都看的有点馋了,更不用说原本就很爱吃甜食的几个女生了,几乎都在想,等集训结束,一定要问问季静分给她们的蛋糕是在哪里买的,再去买一盒,好好吃一顿。
季静呢,看完蛋糕观察那衬布的时候,总觉得说不出的眼熟,她揉揉眼睛,看了看画中的布料,又扭头看了看教室衣架上挂着的,自己那条围巾,恍然大悟。
李琦这家伙,怎么衬布都拿她的围巾取材啊?
利用她找灵感利用的毫不客气呀?
但随后,她这几天悬着的小担心,也终于是放到了肚子里。看到这张画时,她就知道,李琦自己做出选择了。
他选择,继续往前走。
而站在最前面的李向华看着这幅画,鼻尖却微微有些发酸。
她一度以为她再也不会在李琦笔下看到这种画了。用物画人,把对一个人全部的感受,都倾注到某一件物品里面去描绘,看似是在画物,实际上是在画人,这种画法是年幼的李琦自己钻研出来的。
所以,那个时候,给他颁奖的评委,才会说他的笔法有股灵性。
李向华还记得,他用这种方法,画的第一个物品,是李玉芬的水晶烟灰缸。冷冽锋利,华丽冷漠,李玉芬多年在商界滚打摸爬沉淀下来的气质,在这个烟灰缸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她到底有多久没见到过他这样去画画了呢?
明明是靠着描绘灵魂才走上了这条被称为“天才”的路,可画到最后,却变成了一片空洞。
这叫李向华怎么能不惋惜心痛。
好在,他这只笔,在被彻底折断之前,终于还是重新走回了属于他自己的那条路。
李向华视线模糊地看着眼前这枚小蛋糕,并不能得知,她的小外甥在到底是在用这个蛋糕描绘他心里想象的谁,但她心底,仍旧对这枚蛋糕主人,感激地道了声谢,谢谢你,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