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大军打了败仗,或者说是没有取胜,这都是非常引人不满的行为。
谁都知道打仗是重要的,谁也都知道,打仗是要浪费巨大数额钱粮的,当然还有无数的人丁。
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
没有人愿意听到关于战场上的任何不利的消息,尤其是自己人怀疑自己人,那就更加不可取。
莫不说,李贤真的打了胜仗,就是没有打赢,出于对太子殿下的保护,也要对外声称是打了大胜仗的!
可现在,李素节竟然公开质疑李贤!
质疑大唐的太子,他的居心,不是昭然若揭了吗?
李素节错算了一点,虽然满朝文武对他的遭遇十分同情,但是,在他们的眼里,现在的李贤更加重要。
因为,现在的李贤是要正统,有正统,要能力,有能力。
甚至,他还善待大臣,谦和有礼。
这样的好太子,简直是百年难遇,如果李素节是李忠,也就是前任皇后的儿子,说不定还是可以获得一些拥戴的。
至少,相比武媚娘这个妖妇,王皇后的儿子当然是更加根正苗红的。
可惜,王皇后本尊无子。
也正是因为这个无子,才让王皇后败下阵来,落得个那样凄惨的下场,若是王皇后有儿子,以李治的心态,他也不会真的绝情绝义把王皇后废黜。
而李素节……
他好像忘记了一件事,当初后宫不宁的开端和武媚娘并没有关系,正是因为萧淑妃生了儿子,才让她不再安于淑妃的地位,趁着王皇后无子,才想一步把皇后踹下来。
要知道,王皇后和萧淑妃当年在东宫的时候,就很不和了。
但那个时候,两边的力量对比还算是可以维持,王皇后还年轻,她对自己还有可能生孩子,还抱有一丝希望。
而萧淑妃呢?
虽然因为她们的存在,证明了皇帝李治的生育能力没有任何问题,有问题的是王皇后。
但是呢,那个时候,萧淑妃生的还都是女儿。
虽然在东宫是最受宠的,也是明牌被李治认证的宠妃,萧淑妃确实气焰嚣张,不把王皇后放在眼里,但因为一直生的是女儿,也知道是无法凭借女儿就改变自己的身份。
一直到李素节出生,萧淑妃才正式燃起了斗志。
可惜,当初如果斗赢了,也就没有武媚娘什么事了,可正因为没有斗赢,在有了武媚娘之后,李素节的身份就下降到和李上金没有什么区别了。
他这样的后妃之子,满朝文武也知道是不可能当上太子的。
再加上,现任太子又如此优秀,当然不会有人再给李素节眼色。
李素节轻轻巧巧的一个提问,便把自己放到了大臣们的对立面那边,可他自己似乎还并没有看穿这一层的利害关系。
在众人的殷切期待之中,两位身着左衽袍的络腮胡男子,正亦步亦趋的走进大明宫,紫宸殿。
做梦也没有想到,竟然是以这种方式踏入这辉煌宏丽的大唐都城之中,规模最大的一处殿宇。
一切都好像是做梦一般!
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能保住性命是做梦,这一路上,没有遭到任何的毒手,安安全全的抵达了长安,也是做梦。
自从肃州开战,一切都好像是处于梦幻当中,充满了不真实感。
而看看眼前这些衣冠楚楚的大唐百官,两位将军才算是从梦幻当中脱离了出来。
回到了现实。
两位将军被一众千牛卫带进宫的时候,还是有些迷蒙的感觉,然而,当他们的眼神碰触到了李贤那“友好”的目光的时候,仿佛是瞬间被闪电给击中了似的。
一整个人都打了个激灵!
太恐怖了这个人!
万万不能招惹!
对于他们这种畏惧的眼神,李贤已经很熟悉了,这一路上,他们都是用这种畏畏缩缩的眼神不时盯着他看。
弄得太子殿下还很不舒坦,我干什么了?
他们至于的吗?
证人到场,太子李贤坦然出列。
面向众人及帝后,笑道:“圣人天后,两位将军当初都是吐蕃在肃州的守将,我想,没有人比他们更加适合讲明那时候的战况。”
“都是肃州来的?”
“鄯州城和河州城的没有吗?”李治瞪大了眼睛发问,李贤震惊样:不愧是李小九。
这个视角就是与众不同。
你当这是取证大会吗?
还要一个地方派一个代表来,证明莪的战绩?
“启禀圣人,因为众臣和鄱阳王关注的全都是肃州的战况,所以,找他们两个就足够了。”
“况且……”
“况且,他们都死了!”
“什么?”
“都死了?”李治一时受到了惊吓,脱口而出。
而发出这种决定性论断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吐蕃将军,东珠!
像是东珠他们这一类的吐蕃将领,或多或少都是会一些汉语的,因为在肃州一带驻守的时间长,又是在汉人多的地方,互相交流的机会更多些。
虽然是吐蕃人,但也不想在这样的战略要地对治下的百姓一无所知,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