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大唐隐王> 第九十二章 突厥葬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二章 突厥葬礼(2 / 2)

不像是个十几岁少年的情结,他用手慢慢地抚摸着马颈,然后轻轻的趴在瘦马的耳边, “兄弟,陪着爷爷上路吧,”

瘦马前蹄踏地,鼻孔中“灰灰”地打着喷气,低头在他身上亲昵的蹭着,眼中竟隐隐含着泪光,

马是通灵性的动物,似乎已知道即将到來的恶运,而再做最后的努力,可这是宿命,难以改变,

突然,瘦马轰然倒地,沒有悲鸣,有的只是越來越低的啜泣,随着眼中最后一滴泪的坠落,沒了生气,

云罗拔出马颈上的弯刀,带出一抹血涌,洒得他头脸都是,

这时,那三个突厥仆人已然打开颉利可汗的棺材,待云罗走过來后,四人合力把他抬到那马的尸体旁,

云罗神色凝重,沒有悲伤,沒有泪水,他让那三个仆人站在一旁,自己一个人小心翼翼的把吉利可汗的身体用绳索固定在那马上,

围观的群众从未见过如此场面,都觉稀奇,指指点点讨论不已,而李承训却是知道这突厥人的葬礼习俗,

突厥人在尸体火化时,既不似氐、羌族只将尸体“聚柴薪而焚 之”,也不似鲜卑、乌桓将尸体土掩而仅将器物烧葬,他们把死者生前所乘坐过的马匹及穿过的衣服,用过的器物与尸体一起带到现场,“置尸马 上”,让死者如生时乘坐之姿,

这便是史书上记载的:“乃择日取亡者之所乘马及经服用之物并尸俱焚之,”中关于火化的习俗,

至于其中“择日”,说的是突厥人信仰、 观念中十分看重天时吉凶,为了于事有利,他们往往通过占卜方式來选择一个合适吉利的日子,

这便是阿史那云罗特别入宫请旨,执意要今日火化的缘由,可以说是合情合理,皇帝自无理由不答应,

阿史那云罗已把吉利可汗绑缚在死去的瘦马上,然后,那三位突厥仆人,便把周围贮备好的高草都扳移过來,堆在架子四周,慢慢覆盖住颉利可汗和那马的尸骨,

做完这一切,身穿传统突厥人服侍阿史那云罗,翻身上了他來时骑乘的另一匹马,挥舞着马刀,围着柴堆,驱马奔跑起來,嘴里还嗨嗨喝喝的叫嚷着,

四周的侍卫及看热闹的百姓被这突如其來的变故吓得连连后退,而阿史那云罗似乎并不顾及这些人死伤,仍是按照自己的圈子路线,策马狂奔,

“嗨,嗨,嗬,嗬!”

起初,是云罗和那三个突厥仆人随声附和,及至后來惊恐的人群明白这又是突厥人的习俗后,便也跟着叫喝起來,那声势一层层加重,竟是把现场衬托得肃穆热烈起來,

阿史那云罗越跑越快,好似平地刮起的小旋风,弄得地上尘土飞扬,迷得众人眼花缭乱,整整一刻钟过去,他才停了下來,一人一马都是浑身大汗,喘着粗气,

这是突厥火葬文化的又一特征,《隋书》突厥传中有“绕帐号哭”之载,说的是,哭祭者骑着马,绕着逝者的帐篷哭号,及至绕帐一圈至帐门之时,便勒缰下马,对 着死者“以刀划面”,

当然,这里沒有帐篷,只有灵柩,阿史那云罗也不只跑了一圈,更未以刀划面,可以说一切从简了,除非是突厥风俗的内行专家,否则谁也看不出假來,

“爷爷,走好,”云罗跪在地上,郑重地向颉利可汗磕了三个响头,而后果断的起身,拿过已经引燃的火把,向柴堆仍了过去,

“呼,”的一下,烈火瞬间燃烧起來,由于洒满了松油,熊熊烈火在燃烧时,不时的腾出突爆的烈焰,并且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

三个突厥人默默的向内添加木柴,始终维持着大火燃烧不熄,

太阳即将落山,火葬仪式终于结束,围观的看客们早已相继离去,唯有始终跪在火堆前的阿史那云罗等五人始终一动不动,

那传旨太监见焚烧的火焰渐渐熄灭,才走到云罗跟前,小声说道:“小兄弟,按皇帝吩咐,咱们已护送可汗去了天国,杂家这就回宫复命了,”

“啊,有劳公公了,”阿史那云罗并未起身,而是直接叩拜行礼,

“哎!别客气了,都不容易,”传旨太监说完,便小手一挥,带着那二十名兵士回宫复命去了,

阿史那云罗脸色惨白,却是沒有泪水,他在三名仆人的帮助下,把吉利可汗的骨灰成殓在陶罐中,这才搀着自己的娘亲回府,

李承训是在火葬接近尾声的时候离开的,他沒有回宫,而是又去了天香楼,对童钱说是他心情不好,要喝上两杯,请他转告无忧,无需为他担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