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玄幻魔法>英雄无敌魔法门之众星传说> 第十一章 节 佳作本天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一章 节 佳作本天成(3 / 3)

你应该学会珍惜,以后有机会请多留意这种如诗如画的美妙感觉,多尝试用文字将它们记录下来,并且流传开去,让更多的人去分享,让他们也品尝到这种生命中的美好。”

言羽听了,非常感动,一辈子记忆犹新。

还有一次,言羽因为才看过一本歇后语集锦,写作文时就用了很多的歇后语,一篇不到千字的作文,竟然用了十几处之多,结果郑老师特意把言羽叫到办公室,很认真地对言羽进行了指导。

郑老师说:

“歇后语多是通俗俚语,不适合用在正式场合,偶尔使用固然可以使全文亦庄亦谐,甚至可能成为点睛之笔,但是过犹不足,使用太多就不好了。

我可以理解你对一些好的语句的喜爱,恨不得一篇作文把所有好的句子都放进去。

但是这世间美好精妙的言语实在太多,并不是所有好的东西都需要纳为己用,如果不适合自己要表达的意境和场景,那么即诗句再美,也不能信手拿来,牵强附会,胡乱堆砌,好看的小说:。

这就好像盖房子,本来是在修卧室,卧室既然是睡觉的地方,那么就不应该把厕所里的马桶、澡盆都硬摆进去,挤在床边,那样既占地方又不美观,使用起来也不舒适,所以你要记得,不合适的浮华辞藻,哪怕再美,也不能放在不该放的地方。”

顿了一顿,郑老师又问:“你知不知道祖咏”?

言羽回答说:“不知道。”

于是郑老师又给言羽讲了祖咏的故事。

原来唐朝时期,考试举子,试帖诗由朝廷规定格式,限用官韵,一般至少要写四韵(八句)才算成篇。

有一年,试官出的诗题目是《终南望余雪》。祖咏参加了这次考试,他认真思考一番,挥笔写了以下四句:

《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然后就直接交了卷,试官一看,认为不符合规定,问他为啥只写四句,祖咏回答说:“意思都表达完了,已经完满了,无需再写。” 不管考官和旁人怎么说,他怎么也不肯多添一字。

当时,像这种“不符合规格”的诗自然会受到冷遇。

可是,后来历史却证明了,当时祖咏不畏权贵,不为升官发财委曲求全,顺应天道,兴起而至,兴尽而归,诗意圆满,做得非常正确。

与他同时应试的所有“合乎规格”的诗,一首也没有被流传下来,而这寥寥四句,却至今为人所称道,他也成为唐代极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为人传颂。

言羽听了,明白了郑老师之意,学会了言简意赅,后来一生受益无穷。

最后,郑老师又说:“你还记得以前我第一次在朝会上给所有同学们朗诵你的作文吧,你写了国庆放烟火的事,为什么我们大家都觉得好,是因为你自己当时本身就有非常强烈的感受,你很形象地把你所见的那些美景和你心中很美好的感受描述了出来,因为言之有物,有感而发,有你当时最为真实的美好的感受,所以那样的作品,才会引起人的共鸣,才会让大家都觉得喜爱,而不是像你胡乱堆砌的好的歇后语那样,不是你自己发自内心的最真实的感受,所以效果就会差了很多,这就叫歌以咏志,歌以抒怀,你明白了吗?”

言羽听了,顿时恍然大悟。

而后来得道升仙,帮助儿子创建了先灵派科学,言羽方才明悟,现实即虚幻,万世皆空。

现实世界其实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每一个不同的人,透过自己的信念和潜意识过滤后,对他眼中的世界自有的不同的体验和感知。当下你的现实是,经过其意识投射共振,所聚焦出来的无限可能性中最符合其意识频率共振的结果之一。

“一切可能”就是“一切皆空”。

世间万物,都是由物质能量和频率所组成,改变振动的频率,就可以改变物质本身。只要有振动,即可生幻象。

而所有的艺术作品,无论诗词歌赋、音乐舞蹈、绘画雕塑,都是因作者创作作品时自身的情感波动,产生特殊的频率,通过其作品,可以激发读者的共振共鸣,产生作者当时类似的频率感受,所以能打动人心。

后来言枫的先灵派科学也利用这一点,使用音乐频率来完善和改变其克隆人军队的战斗基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