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华语风暴> 第十三章 火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章 火爆(1 / 2)

有人在事后统计2003年娱乐圈的大事件,说有四件。

第一件,是2003年4月1日,哥哥自杀。

第二件,是《英雄》火爆全球。

第三件,就是《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的发行。

第四件,则是现在还没有发生,却会在7月份下旬出现的事情,也就是周董周结伦《东风破》的出现。

第一件事,说的是一位伟大的明星的陨落,整个娱乐圈都为之震荡;第二件,《英雄》被称作国内第一部大片,也正式开启了国内的大片时代;第三件,却是整个华夏国的传统文化开始复苏,传统乐器开始大行其道;第四件,说的是随着《东风破》的出现,华夏元素和流行歌曲相结合,创造了一种新的音乐类型。

所以,当《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火爆起来之后,马上就以一种席卷天下的气势,将整个娱乐圈吹得七零八落。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歌,以杜甫的诗为词,根据这首词谱曲,两者完美的相结合,将两者的感染力都提升了十几倍。而以琵琶作为唯一的乐器,却并不单调,反而更加突出了整首诗的意境,让人一听就沉迷其中……”

“杜甫的诗伟大,林衡的曲完美,林琳的声音美妙,刘意菲的舞姿无双。四者相结合,于是就造就了这首《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虽然冗长的名字让人退避三舍,却更表现了其中的韵味……”

这些是纸质媒体播报的新闻。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都市现场》,今天记者在XX路XX街道看到这样一副画面。”

电视上出现一个镜头:在一家音像店门口,一大帮人排着长队,在哪里买着什么东西,从店里面不停的有人走出来,一脸的兴高采烈。

“现在让我们去问问他们,在买什么。”一个女记者出现在镜头里面。

然后,镜头跟着女记者来到了人群中,女记者开始询问。

“请问大爷,您在这里干什么?”

“买东西。”

“买什么?”

“买碟片,根据杜甫的诗改编的歌,很好听,我想买回家多听几遍。”

“可以告诉我们叫什么名字吗?”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可以告诉大家,大爷多大了吗?”

“八十二岁。”

“八十二岁?”

……

镜头切换。

“小朋友,你多大了?”

“十二岁。”

“十二岁?难道你也是来买《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的吗?”

“当然。”

“你为什么要买啊?”

“好听啊,而且,我们老师说,听这首歌,对我们背下《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和理解其中的意思大有好处。”

“啪!”电视屏幕变成了黑色。

“林总,看来现在全国都在说我们的这首歌,几乎是一夜之间,我们公司就火了。”李芳激动地说道,原本准备让人帮忙宣传的打算,在看到这些新闻之后,他就打消了,相信他们如果真的喜欢,不用人说,自己就会在报纸上夸奖。

“现在销量怎么样?”林衡问道。

“已经卖了二十多万张了,还有三十多万的订单没有完成,生产商正在日夜灌制。”刘飞浩说道。

“也就是说,现在已经有五十万的销量了?”

“对,我估计,应该可以达到一百万的销量。”李芳忍不住说道。

“一百万?”林衡对这个数字并不是太满意。

“铃铃铃!”林衡办公室的电话忽然响起来,拿起来,“喂。”

电话那头传来罗琴激动的声音,“林总快打开电视,调到央视一套。”

“怎么了?”林衡不明所以,问道。

“不要问了,快点打开。”罗琴没有心思说那些东西。

林衡只能打开电视,让他们调到央视一套。

然后,林衡就呆住了。

电视里面正在播的是午间三十分,上面也在讲《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的事情。

“就在前几天,市面上出现了一首歌曲,名字叫做《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歌曲通篇以华夏国传统乐器琵琶弹奏。这首歌曲一经面市,先是出现了一段时间的空白期,也就是说,有几天,这首歌完全没有一个人买。也就是在前几天,一个语文老师,在帮家里进货的时候,好奇之下听了这首歌曲,惊为天人,就向大家推荐,于是,短短几天,这首歌就火遍全国。”

接下来是采访马平的画面。

“那天,我和往常一样去进货,没事的时候四处看看,看到角落里面的那张EP。看到那个名字,我很好奇,于是,就拿起来看了一下,最后老板说这首歌根本没有人买,说如果我想要,他就送给我。于是,我就拿着在边上听了一下,却发现这首歌完全将我迷住了,于是我就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