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杨继西拉着她的手说道。 正说着话呢,院子外面就传来孙母的唤声。 “是妈来了,”孙桂芳高兴地站起身,她就要往外走,外面又传来杨二奶奶的声音。 接着二人便从院门处进来了。 孙桂芳二人上前唤来二人一声,孙母背着背篓,背篓上方还盖着一块芭蕉叶,杨继西帮着她把背篓放下来。 孙母拿开芭蕉叶,露出里面的东西。 有小被子、小毯子,还有小孩子的衣服,都是孙母这些日子做的。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小被子是百家布缝起来的,看起来花花绿绿,用老话来说盖着百家被长大的孩子永远平安健康。 孙桂芳和杨继西都十分感激。 杨二奶奶拿出花生糖,热情地招呼着孙母吃。 孙母连声应着。 杨继西用保温壶倒了些开水在木桶李,接着又加了点冷水进去混着,不至于太烫。 “妈,洗把脸,你一路走来也流了不少汗,”他把木桶提到孙母面前,又给她拿了干净的毛巾过来说到。 “就是,洗洗舒服些,”孙桂芳见此点头。 孙母笑着说好,一边和杨二奶奶说话,一边洗了脸,洗了手。 等她洗完以后,杨继西再把木桶提出去。 杨大奶奶听到这边动静,也过来陪着她们聊天。 她怀里抱着欢欢,孙母逗弄来一会儿后非常喜欢,也伸出手去抱了好一会儿,欢欢不哭也不闹,现在就是喜欢去抓动的东西,比如孙母的头发。 孙母也没有把头发从她手里扯开,杨大奶奶看了以后还担心扯痛她,但见孙母脸上没有痛色,而且非常会逗弄孩子之后便放下了担心。 这次孙母过来,除了送东西外也是有事说的。 “我想着再不久桂芳就要生了,就联系了一位住在县城里的老姐妹,上门说了借住的事儿,她非常痛快地答应了,让你们随时去都可以。” 杨二奶奶一听一拍大腿立马就应下了,她也笑着说了一家人之前的打算。 “本来是想去小女儿家借住一段时间的,但是现在有更好的选择,当然是选择县里住更便利!至于他们四姐那边,我托人捎个口信告诉她就行了。” “哎哟,原来还有这事呢?”孙母有些不好意思,“那也得好好谢谢她四姐。” 杨继西一听也觉得去县里借住比较合适,又问了孙母老姐妹的位置。 “在东门巷,你们啥时候去,我和你们一道。” 孙母又对杨二奶奶她们解释道,“说起我这老姐妹啊,小时候还吃过我娘的奶水呢,她娘走得早,她没吃的,我娘见了觉得不能这么饿着,就喂了她一年,和我一道吃。” “后来她爹又娶了一个,对她也还好,再后来就搬到县里,她结婚的时候,我和老头子也去了,那个时候我还怀着桂芳呢。” “那还真是缘分,”杨二奶奶掩嘴一笑,“咱们桂芳转眼都做母亲了。” “可不,”孙母也笑着。 孙桂芳仔细想了想,“是不是张姨啊?” “可不,”孙母点头,“你小时候也常去她家玩儿的,但后来我们各自有家,孩子也长大了,忙的事儿也多,见面也就少了,但每年我都会去看她,我们这边太远,加上我们去县里买东西时也是顺路,就让她别跑,我去就是了。” 这些年一直在联系,感情也十分好。 杨大奶奶陪着她们聊了一个小时后,便抱着欢欢回家了,她要喝奶。 孙母见此摸出一把糖塞给杨大奶奶,“给两个孩子泡水喝,也可以甜甜嘴。” “哎哟,”杨大奶奶抱着孩子,这也推辞不过,便替欢欢乐乐道了谢,笑着回去了。 “听说那边也生了?” 孙母问起刘香莲。 “是啊,孩子叫福宝,长得也好,之前那边可嫌弃了,”杨二奶奶瘪嘴,“后来瞧着那孩子模样好,这些日子倒是稀罕上了,不过也是好事儿。” 毕竟当年大花和何明秀的待遇就不好,现在刘香莲母女能在杨老婆子面前过得好,那自然是好事。 “我都过来了,还是去看看吧,”孙母想了想说道。 “我陪你一道去,”杨二奶奶点头,又对杨继西说,“继西啊,弄点白面出来揉好,晚上蒸馒头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