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靖难攻略> 第317章 乌斯藏都指挥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7章 乌斯藏都指挥使(4 / 4)

想知道朝廷准备在哪里驻兵。”

李英说罢,静静等待朱高煦开口,朱高煦也开口道:“若是在德格、昌都、那曲、喇萨、日喀则分别驻兵,你觉得如何。”

“驻兵五千,留一千兵马押运粮草的话应该不成问题,不过马车运粮不能拉太多,一辆马车顶多拉二石粮食和一石豆子。”

“等粮食拉到日喀则,差不多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豆子被马吃完,粮食也顶多只能剩下半石,而且在那个地方,根本没办法煮饭,煮出来的米饭都是夹生的。”

“想要维持六千兵马在当地,每年起码要运十五万石米和十万石豆子才能保证他们运转,而且军饷才是大头。”

“如果要把十二石米作为军饷运进去,起码需要起运四十石米,六千人就是二十四万石米,另外还需要两三万匹番马来运粮食,得消耗十四五万石豆子。”

李英把在乌斯藏和朵甘驻兵可能承受的压力告诉给了朱高煦,听过之后,朱高煦稍微计算,也就是说维持六千驻藏兵力需要近四十万石米,二十四五万石豆料。

就这还是按照卫所兵待遇给出的俸禄,如果按照渤海的待遇给出,那代价还会更高。

想到这里,朱高煦也开口说道:“朝廷给他们的俸禄是十二石米,如果更换成六石米和十五贯钱,并且保证他们四十岁以后调入内地任职,你觉得他们会不会接受?”

“如果是十五贯钱,那他们肯定能接受。”李英不假思索的回答,毕竟十五贯钱放在乌斯藏,那是能买七八亩地的存在。

要是一个番兵在乌斯藏驻兵二十年,那他能购置一百多亩地,养十几个奴隶,成为一个小土司。

“如果全部给铜钱,给二十贯呢?”朱高煦继续询问,可这次李英却摇头道:

“乌斯藏资源匮乏,米是一定要给一些的,朝廷发六石米作为口粮只能养活番兵自己,剩下的六石米才能支撑他们养活女人和孩子。”

“嗯。”朱高煦颔首,随后想了想后才开口道:“这样吧,凡是入伍进入乌斯藏和松潘驻兵的,朝廷可以在龙安府和成都府为他们发放十亩入伍田,将他们的家人接到当地生活,孩子可以免费就读官学。”

“独身的进入乌斯藏驻兵并结婚的话,朝廷也同样为他们购置十亩入伍田,孩子一样享受免费就读官学的待遇。”

“军饷的发放,就按照十五贯钱和十石口粮发放,你看这样如何?”

朱高煦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李英听后却愕然呆愣,不是朱高煦给的待遇不够好,而是给的待遇太好了。

据他所知,龙安府的耕地稍微便宜些,却也需要三贯才能买一亩,而成都府的耕地则是需要五贯钱。

也就是说只要番兵入伍进入乌斯藏当兵,自己能学习文化不说,还能得到价值三十到五十贯的十亩耕地,孩子能免费读书,并且自己也能获得每年十五贯钱和十石口粮。

就待遇而言,这消息只要放出去,乌斯藏和朵甘的大批番人都会走出吐蕃,踊跃报名。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待遇,那臣想不到他们有什么能拒绝的理由。”

李英不得不佩服朱高煦的大方,朱高煦闻言也轻笑:“他们的待遇很好,你的也不错。”

“今日拔擢你为乌斯藏都指挥使,什么时候你的三千番兵训练好了,什么时候你就能出镇乌斯藏了。”

“臣谢殿下隆恩!”听到自己一口气连跳四级,尽管任职的地方贫苦,可李英还是难免激动。

他跪下五拜三叩,朱高煦见状也让亦失哈上前将他搀扶起来,交代道:

“朝廷给出的待遇不低,你与他们要好好训练,为朝廷守好乌斯藏。”

见朱高煦交代,李英也不敢怠慢,双手合拢作揖:

“臣…领教!”

《明太宗实录》:“七月辛未,太子嫡长子诞生,上册封为皇太孙,甚喜曰:“此乃大明朝福也”。”

《明太宗实录》:“七月丁酉:擢西宁卫指挥佥事李英为乌斯藏都指挥使,专营吐蕃要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