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府相较起十余年前,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初李续盘踞兴庆的时候,兴庆不过五千余户,数万人丁而已。 十余年的时间,兴庆府如今已有丁户三万余户,二十余万丁口。 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的兴庆府,农牧业相当的发达。 得益于黄河流域稳定的引水灌既,农业发展稳定,能为兴庆府军民提供稳定的粮食供应,在萧定彻底掌控之里之后,又由张元主持,修建了贺兰山东麓冲积平原上长达两百余里昊王渠。 昊王渠的成功修建,使得兴庆府周边的农牧业再上了一个新台阶。 也使得这里成为了整个西军的粮食基地与重要的牧场。 让所有人不解的是,萧定一直没有大兴土木修建城池。 即便是当初李续时代留下来的城墙,现在也被拆得干干净净,所得的砖瓦尽数被拿去修建了民居。 萧定不修城池。 用他的话来说,如果让敌人打到了这里,那西军便已经彻底失败了,即便有城墙,又能挣扎几时? 不以土木为城,而以人为城,便是萧定喊出来的豪言壮语。 而这十余年来,整个兴庆府的落户政策,也是一直在坚定地践行着这一原则。 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在兴庆府及其周边落户的。 旧城之内,居住的全都是西军的文武高层,然后根据在西军之中的地位,一层一层地向外扩张。 即便是最外围的普通百姓,大多也是从西军之中退下来的士卒和其家卷。 西军规定超过军队士卒,超过四十岁而没有进入队将以上的,便会退役。而这些退役的下来的士卒,便会优先落户到兴庆府。 或做工,或务农,或为基层吏员,不一而足。 这些人退役的时候,除了盔甲弩弓不允许带走之外,其它的兵器,都是可以带走的。这便使得兴庆府几乎家家都拥有武器。 西军在兴庆府除了五千铁鹞子之外,便只驻扎了一万步跋子,便得益于此。 只要有需要,一声召唤,这里家家户户基本上都可以自己携带兵器,迅速地组织成一支支经验丰富的军队。 外来人等,想要在兴庆府落户,基本不可能,除非你对西军有大功。 所以这里的人,对于萧定是最为忠心的,因为从本质上来说,他们是利益的获得者,只有努力维持现在的统治模式,他们才能持续不断地获得利益。 而行商者,即便再有钱,也很难获得兴庆府的户藉,而这些人,便大都集中在西军的另一个重镇,兴平府。 兴庆府是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兴平府,却是经济中心,聚集在兴平府的有钱人,当真是车载斗量。 兴平府工商业发达。 而兴庆府则是农业、牧业以及大量的军工作坊为主。 今年的日子很不好过。 与辽国在眩雷寨和黑山打的这两场大仗,说起来都是以西军获胜而收场,但甘苦自知,这两场仗,让西军损失惨重。 更让人恼火的是,西州的叛乱切断了往西的商路,又少了一个重要的财税来源。 到现在为止,西州叛乱与吐蕃叛乱都还在无时无刻地牵制着西军的精力,每时每刻都在花费着大量的银钱。 军队不动,都需要大量的钱粮养着,军队一动,花费立即便打着滚儿地往上翻。 “粮食今年其实还是丰收了!”张元看起来更老了一些,背也显得有些句偻了,整个西军的政事,便是由他主持完成,萧定根本就不干涉。 萧定的精力,基本上还是放在军事之上。 “但是战争,叛乱,让我们的负担太重了。”张元翻着下头户曹刚刚汇总过来的帐薄,叹道:“与辽国人的两场仗,将我们多年的节余全都砸进去了,虽然今年秋粮都已入库,但相对于往年,却还是有一半的库房空空如也。” “战死者,伤残者的抚恤发放下去了吗?”萧定问道:“再怎么难,这一件事,也不能再拖了,当初没钱,可是承诺了秋收之后便立即发放的。” “这个当然是有准备的,不过总管,可不可以用地来抵偿!”张元道:“我们别的什么没有,但土地多得是啊!银钱真是紧张,但因为两场仗我们都赢了,所以耕地,牧场还是绰绰有余的。” “兴庆府和兴平府周边,那里还有足够的土地?”说到这里,萧定反应了过来:“你是说黑山和黑水那边?” 张元点了点头。 “只怕他们不愿意,以前赏功抚恤可都是在兴庆府兴平府周边。” “土地翻一番,甚至两番!”张元犹豫了一下,“甚至,我们可以允许他们拥有奴隶来帮助耕种,总管,西州叛乱,吐蕃叛乱,都捕获了很多的人,这些人不如……” “不行!”萧定断然否决。“这个口子绝不能开,一旦开了,后果不堪设想,你想过没有,今日你本来是为了这些伤残或者战死者的家庭拥有足够的劳动力,但这个政策,最终只会让有钱者、有权才拥有更多的奴隶为他们创造财富,今天只是战场上的俘虏,征服之地的敌国之民,但当这些都贫乏了呢?会不会便会有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