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夫人救命,将军又有麻烦了> 第76章窑法烧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6章窑法烧砖(2 / 3)

感觉,简直不要太爽。</p>

她叮嘱窑工,放砖坯时要注意,砖与砖之间间隔的距离要适当,否则会通风不畅,影响成砖质量,另外就是烧制的时间也是需要他们这些经验丰富的老窑工来精准把控。</p>

火大火小,时间长短,最好这些都一并好好记录下来。</p>

窑工听从她的话,将晾干水份的土胚搁置进窑内,郑曲尺也跟着一块搬,因为排砖进土窑也是一项劳力活,人当然越多越好。</p>

他们按照她的要求铺好砖后,接下来就该烧砖了。</p>

其实烧制烧砖难度不大,就是烧火,一直烧,烧到砖胚彻底硬石化,就成为砖块了。</p>

为求保险,她准备了两种方案。</p>

上火窑,跟下火窑。</p>

且试验一下,看哪边的砖最后烧出来质量更好。</p>

就在郑曲尺教导窑工们如何烧砖、如何注意事项,甚至精准到一些小细节都没有保留时,他们都很诧异。</p>

这个年代的工匠基本上对自己发明或创造的技艺都十分看重,更加注重其私密性,因为谁都不愿意别人不费吹灰之力就盗走自己辛苦研究出来的成果。</p>

可郑曲尺的想法不同。</p>

一来,这些知识本就是几千年文化沉澱积累下来的劳动果实,并非她个人创造,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没毛病。</p>

二来,她也觉得有些东西如果人人都选择自扫门前雪,那这个社会就无法被促进发展,尤其是邺国已经够落后了,斯大林都说过了,落后就要挨打。</p>

不想挨打,就得想办法个人进步,国家进步,文明进步,最后又会将这些反馈到生活在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身上。</p>

这砖想要烧制好,还得等好几天呢,甚至烧好后也要晾一段时间,等温度足够低之后,才能出炉,否则谁去碰砖,谁就得被烫成“大脚蹄子”。</p>

郑曲尺不想多等时间,于是她就想到另一种青砖的烧制办法,进行一定程度的人工干预。</p>

就是在砖块快“烧熟”的时候,让窑工从窑顶慢慢往窑内注水,水慢慢往下渗,遇到高温,迅速变成水蒸气,新鲜空气就进不来了。</p>

然后等注水注得差不多了,就把窑重新封住,最后整个烧制过程就这样完美结束了。</p>

而这种办法会让冷却时间缩短,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甚至对砖体也有一定程度的益处。</p>

在等待开窑的过程中,郑曲尺又抽空去了一趟晒场。</p>

她见泥工在费力踩泥、捶打,这一项着实太耗工力,而且效率太慢。</p>

于是她就召集泥工,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p>

就是在地面先挖个大圆坑,铺上平整的石头,再将拌好的泥倒进去,然后牵来几头牛。</p>

将牛绑好,再给它们蒙上眼睛,将他们的牵引绳控制在泥坑范围内,最后由它们来代替人力踩泥、搅拌。</p>

这个方法得到了大伙一致好评,甚至还就此打开了他们的新思路,打算就此沿用下去。</p>

定制泥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弄好后,接下来就是要进行塑性、脱胚了。</p>

因为郑曲尺定制的是大尺寸,有别于传统土砖胚框,这就需要再重新定制一批模框,这倒不难,基本上在泥匠和泥的期间,她就找木匠提前弄好了。</p>

足足有百来个。</p>

一下要弄出十几万块砖胚,工作量那不是一点半点的重。</p>

这一项脱胚的工作既繁琐又辛苦,区区十几个泥匠估计搞不定,于是穆柯直接在县里找来上百个闲人,就凭借着人数上的优势,最后脱胚工作,三下五除二就给搞定了。</p>

时间就这样又过去了十来天。</p>

终于,郑曲尺期待、激动的第一窑砖即将现世。</p>

由于窑工有烧制瓷瓦的经验,因此这一窑还算比较顺利。</p>

但却不算很成功。</p>

当郑曲尺拿到成品后,仔细对比了一下现代的红砖,内心有些失望。</p>

成型是成型了,就是因为砖体硬度不够,还裂碎了一部分。</p>

……果然,用这种土胚砖做出来陶土砖,终究还是达不到标准。</p>

她对这种结果很懵懂,只能求助于窑工询问这其中存在的问题。</p>

窑工们将这一批砖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