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战国狐出没> 第49章 第一三一章 连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章 第一三一章 连环(1 / 2)

周室取得天下自后,武王分封前代王朝的子孙,给以王侯名号,号称三恪。分别封虞﹑夏﹑商之后于陈﹑杞﹑宋三国。田氏就是出自陈国,但并没有承祧虞舜的宗庙,所以三恪中唯有承祧商后室祭祀的宋国尚在人间。

在注重礼仪的时代,宋国国君若是去见周天子,周天子必须清道郊迎,以示敬重。现在当然没那么多讲究了,周天子的“郊迎”越来越不值钱,连张仪那种人都能享受“郊迎”。

而且宋国国君也懒得去见什么天子,因为他已经把自己当做天父了。

他就是取代了纣的地位,被人称为桀宋的宋王偃。宋王偃姓戴氏,得位的手段很主流——谋反。他曾一度把国君的位置让给儿子,但是又发兵把儿子赶走,夺了回来自己干。他把装满牛血的袋子挂在树上,然后用弓箭射穿,号称射伤了老天。又命人鞭笞大地,所谓“射天笞地”,标榜自己多么牛叉。

这人虽然极度自我膨胀,不过打仗的确很厉害。宋国并没有什么知名的战将,但是戴偃却把周围邻居打了个遍。

作为墨燎,我绝对不能去见他。因为我要爱惜羽毛,到时候惹宋王不高兴了很可能被烹掉,所以当初找了个戴偃抢人老婆的借口拒绝了召见。作为狐婴我却不用担心,因为狐婴本来就是走在暗处的。我没有必要跟宋王面对面谈,只要派个小朋友去送封信就可以了。

自从写过了信给田地,我就喜欢上了写信这种交流方式。愿意写详细点就写详细,愿意简单点就简单点,还可以吊吊诸侯的胃口,秀一下带有隶书风味的篆体。在给宋王的这封信里,我开篇就说了齐、秦两国结盟意图在于宋国。仔细分析当前国际局势之后,我就和其他列国间的纵横之士一样,提出了解决方案。

“外臣以为,当以陶邑为饵,离间齐秦。”我写道。陶邑是天下最富裕的都市,谁不想要?如果把陶邑抛出去,对齐国说这是打算奉给齐王的,但是秦国想要,宋国不敢惹秦国。再对秦国说,本来是想给秦国的,但是齐国大兵就压在那里,不给就得挨打。其结果就是齐秦谁都不敢拿,结盟的事也就会作罢。如此陶邑安全了,宋国更加安全了。

写完之后我通读一遍,觉得很有文采,而且符合受迫害妄想症患者的逻辑。只要戴偃相信了,就踏进了我的圈套。

我的目的当然不会是让宋国安全。我的目的是把陶邑交到秦国手里。之所以要让秦国占有陶邑,是因为我想要陶邑。让我从宋国手里抢陶邑,那是痴人说梦,但是让秦国把陶邑交给我,却并不很复杂。这个环环相扣的连环结,每一步都能让我藏得更深。

不过在此之前,我必须占有新城。

我曾看过师父收集的列国地舆图,每个国家都画得像模像样,尽管比例上有些问题,但是远近还是能够标志的。然而把这些列国舆图拼在一起,就会发生合不拢的情况!明明楚国地图在河东的城市,在韩国地图上就成了在河南。我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才下决心让魉姒去做一次全中国巡演,绘制整个中国的地图。

以免我再犯“新城”这样的错误……

我一直以为是两座城市,一座属于楚国一座属于韩国,谁知竟然是同一座!函谷关之役结束后,秦国把新城“还”给了韩国。现在秦国要出兵东进,无论往哪个方向出击,第一座要攻下来的城池就是新城。

在我设想中,就是要夺取新城,然后用新城换陶邑。一座战略雄城换取某个贵族——基本上是丞相魏冉——的私地,无论是宣后还是秦王,都不会有什么犹豫。

至于怎么攻下新城,早就在我谋算宋国的时候已经有了概念,即便不说十拿九稳,七成把握是肯定有的。想到这里我就忍不住心中荡漾,开始安排跟我一起启程去新城的人选。实际上,我应该想想谁该留下来。

我已经尽量将两套班子组合起来用了,牺牲了互相监督的本义,即便如此还是人手不足。但是现在的状况,忠诚是最重要的要求,来不得丝毫马虎。而忠诚必定需要时间来见证,也需要时间来灌溉,我是死活不会相信马路上随便捡个人就会对我死心塌地的。

庞煖说我在苏西走后,踏上了另一个极端,真变成狐一样多疑的动物了。我对此不发表意见,只是道:“梁成也去濮阳不短的日子了,让他回来主持历山大本营的事。天枢、天璇十中留二以备消息传递,应付不测,其他统统带走。”

“没结业的也带走?”庞煖惊疑道。

“不下水永远都学不会水。”我道。

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嘛,一直过着与世无争的训练生活,哪怕再苛刻也不能跟亲身经历一场实战相比。何况又不是让他们拿着长戈上战场,只是去陌生的城市实习一番。

“我也去?”

“废话!”我瞪了庞煖一眼,“我离得开你么?”

庞煖笑得十分得意,道:“那剩下的这些人谁统领?”

我想了想,终于下定决心道:“交给宁姜吧。”

从能力来说,宁姜的能力比许多男人都强得多。虽然做事有漏洞,但那是因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