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战国狐出没> 第17章 第一百章 流马(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章 第一百章 流马(一)(1 / 2)

果然,刚出了正堂就被薄疑追上来,邀请我去他家赴宴。

宴期定在后日。

我忘了,这个时代邀请别人赴宴都必须提前三五天,否则就是不尊重,真麻烦。这些天来基本上顿顿都是素菜为主,倒也不是不能吃肉,只是找不到吃肉的借口,肉价又那么贵。本想今晚能开个荤什么的,谁知道……“先生!”一个寺人追了出来,“这是君上赐你的祭肉。”

现在是十月,又没听说卫国出了什么大事,哪里来的祭肉啊?纯粹是找借口的吧!我拿着煮得半生的猪肉,还是表示感谢。回去加工一下,找点韭菜就可以炒回锅肉了……就是没有辣椒、花椒、豆瓣酱……除了粗盐什么都没有回锅肉。

最后,那块肉被别业的庖厨用卫国的方式烹制了一番,混合了蜂蜜和盐巴,入口之后是咸甜咸甜的味道。还好他片得比较薄,否则我真的难以下咽。虽然卫国和赵国离得很近,但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实在相差太远了。

有了身份高贵的会首之后,卫国的共济会活动变得公开大胆,甚至有些肆无忌惮了。一时间举国上下人人都缠着黑色腰带,家家户户门上都写着四字横批。虽然楹联还没有诞生,不过横批的出现很快就催生了桃符的进化。现在的桃符上都写着“墨”或者“墨镇”之类的字。转眼就是十一月了,在中原诸国是新岁之首,家家都要更换桃符。

接下去的两天又下了一场秋雨,使得天气越发清冷起来。梁成的家人给我们送来了冬衣,还有一个小小的惊喜。

梁惠。

梁惠回家没多久就说服了父母再次上路,而且这次她是一个人上路。在靠近濮阳的时候因为下雨,耽搁了两天,错过了墨徒盟会。不过她能安全到达就好,否则也不知道她父母得有多伤心。

我没能给她接风洗尘,因为这天正好要去赴薄疑的宴请。按照列国习惯,我可以带两个随从,于是南郭淇和滦平跟我一起去。

南郭淇可以暂充侍卫,万一人家送我礼物他还可以兼职搬运工。滦平笔头快,需要抄抄写写的时候能用上。而且现在滦平还有个记录我日常言行的任务,就像曾参当年在孔子身边的工作。等我死后,滦平就可以编辑一下,出版《墨语》。而且也得方便后世历史学家修订墨燎子年谱,免得他们只能争论墨燎和狐婴是否一个人的问题,这点小事上就放点水给他们吧。

薄疑找了陪客,是个叫陶雄的中年男子。面目清瘦,皮肤黝黑,显然是风吹日晒造成的。他留着三络长须,一副文士打扮,头戴玉冠,显然身份不俗。但是他举手投足之间却没有贵族从小养成的风范,总带着一股亟亟之态,显然也是个办事出身。再看他身上绫罗绸缎,比薄疑这位上卿都要体面三分。

谁家的仆从这么拉风?

“先生大名,如雷贯耳!”那人首先行礼招呼道。

上来就把姿态摆这么低的,不是贤人就是下人。

我回礼道:“卑鄙之人,实不敢当。”

“先生客气了,”薄疑道,“其实今日敢请子燎子大驾光临,乃是我等有一事相求。”

听上去这两人似乎是一起的,但是卫国还有谁能穿得比上卿还好?

“何必言求。”我道,“只要不背墨义,鄙人怎敢惜力。”

“怎敢让先生背义,”陶雄故作惶恐道,“只是家主听说先生要去齐国临菑,不知是否确实?”

“有之。”我道,“不知尊上是哪位?”

陶雄微微一笑,显然很高兴我问这个问题,明显带着自豪感说道:“贤者之前不敢隐瞒,家主姓朱氏,世称陶朱公。家主听说先生要去临菑,恳请先生能够移尊陶邑,略尽地主之谊,也好像先生讨教墨义。”

“陶朱公?”

你当我没读过书么?陶朱公不就是带着西施逃跑的范蠡么?就算这种说法有异议,但是陶朱公本身是春秋时人确凿无疑。再怎么长寿,也不能这么挑战人类生存极限啊!

“先生有所不知,”陶雄看出了我的疑惑,“家主乃是范子五世孙,陶朱公之称乃代代相传。”

哦?私号世袭?这在中国文化里倒是不多见啊!

我看着这位陶雄,等他告诉我陶朱公见我的目的。

世传陶朱公就是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的范蠡,其字少伯,曾为越国上将军。越王勾践能够以东南蛮荒之地而称霸诸侯,范蠡与文种实在功不可没。不过文种不肯听取范蠡的劝告,不相信勾践会鸟尽弓藏,最终落得身首异处。

范蠡带着西施泛舟五湖,在齐国东海之滨捕鱼晒盐,聚财千万,自称鸱夷子皮。齐侯想拜他为相,于是他散尽家产到了陶邑,以朱为姓氏,人称陶朱公。

我后世读过一本《商经》,据说是陶朱公写的经商秘笈,在这个时代却没有听说过,九成九是后人托名伪作。

“不知陶朱公为何想见鄙人呢?”我见陶雄还在那儿自我陶醉不已,只得开口问他。

“实不相瞒,”陶雄道,“自范子至今五世,我陶家已经可以说是富可敌国,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