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情节繁冗,不表。只言次日晨分,天色已然微微晴朗,阳光透下青山山尖,斜射于山腰间的幽涧之中。此山位处竹林南部沿界,约莫百丈高下,峻峨迭环,且四面山梁嘉木森盛,碧草葱郁,兰香凄迷,若是沁入鼻翼,心神定能为之通彻清新。而山顶则寸草不生,多生鸟兽巢穴。山下回环流淌一条清澈水溪,银波见底,好似一张明镜,泛着金湛湛的光辉,粼粼漾动,别样清丽。溪水外又分布数条草径,如龙蛇笔走,纵撺交错。
此涧位于青山腰中,涧旁立有几棵苍劲古柏,将幽涧隐蔽起来。且此处空气澄净,山中略见几只青鸟,迹无大兽。涧内一股灵气清泉从石壁缝际中澜澜流出,借着暖光,整口山涧石壁上斑斓地辉映着数道金色柔纹,灵气在山涧周围飘荡着,煞是清心。
在涧中的一方青石上,一位玉面蜂腰,七尺身长的少年正虚弱地躺至上方。这位少年便是青松,此时的他身处的箭伤已然开始发作,而且射来的双箭尖上都涂抹剧毒,想必青松中了两种深寒巨毒,全身似乎冰寒彻体,连同呼吸喘气都在轻颤,恐若不及时治愈,三日之内便会毒发五脏六腑爆破而亡。又见石方之傍,坐有一位发绾道髻,面容慈和,仙骨鹤发,身袭一清月苍松长白袍的老者。长者的左手处捧有一件白羽扇,右握一枚葫芦,后侧则立着二名黄袍童子,右童子手中捧着一套针灸三十六根银针,左童子则手捧一匾盛药木盒。
白袍老者轻捋白须,目光炯炯,轻笑一声,伸手将青松右手臂抬高,顺着伤臂手按入腕脉,白袍老者暗下凝气,通入青松的脉搏深处之中。长者已把脉半柱香时分,不禁叹气一声,皱起老眉,方才慈和的面容上已多了一份冷肃。
“箭毒已至胃与心处。唉,这孩子的命怕是要枯竭了。”白袍老者轻吁一口凉气,轻缓地将脱下青松的袖袂来。只见那青松的右臂上有一道尺许长的血痕,血痕间有一块正溃发腐化的血肉创口,如核桃般大小,内中肉色已呈紫黑色,四下黒青斑纹交错纵横,蔓延至右臂中的各个脉络穴道。老者连忙凝动真气,通入青松手臂上的血口之中,一股强浑浓郁的真气涌入,似汩汩细流一般流向各个络脉,洗刷着各个脉髓,愈要把络脉中的毒素逼迫出体内。
约莫也有摸牌时光,青松体中突起一阵血气翻腾,一股浊血疾涌出口,随后便觉体内通畅,面盈佳气。青松当下悠转而醒,身旁的白袍老者朗笑一阵,轻拍打着青松的胸口。
“师父……”青松沙哑地开口一道。
“徒儿莫要多言,你足上的毒口为师还未帮你解去,你安静些罢!”老者淡然说道。旋即转头接过右童子手里的那套针灸银针,早取出三枚细如蛛丝,只三寸长的针子,一头扎进了青松的右臂还天穴处,又两针扎入青松的右腿“中封”,“昆仑”二穴中。
白袍老者轻轻用手旋转着银针,使银针针尖扎入肉泥中。正当针尖入肉,便开始冒腾一缕细细白烟,青松咬紧牙关,松弛肉筋,慢闭双目,正待疗效。
又顷,白袍老者疾将手中的葫芦盖撤出,从内倒出一枚金色丹丸,忽将那枚金色丹药捣碎,化为一抹略带腥臭的末子,再将末子轻轻地敷在青松腿上的创口。
白发老者接撕下一块白色长条将青松的右腿捆裹好,即长者撤下身上的白袍覆在青松的身上,捋须淡然说道:“徒儿,好生修养片刻罢!身处的创口此时还未及完全愈合。”听了白袍老者的叮嘱,青松哼声答应,随即气沉丹田,静心地盘膝闭目运息。
此时的青松心中正幕幕回放着罗京城遇劫的场面,仍然历历在目,如何也挥之不散,令得心中杂念纷呈,平添一股言不出苦楚,但如今尚在修气凝神,不得分出心念思索旁外事,青松只好紧紧按捺悲气,静心入定。白袍老者也不作一声,只是淡淡一声慈笑。对这唯一的弟子,长者也想该对他严厉教管,可从小骄纵惯养,一时若将他严加管理起来,并不能称心。
白袍老者冷冷忖道:“唉,这小徒四处为祸,何时才能真正长大见识些啊!”旋即摇晃几个头,信步地走出山涧,身后的俩仙童也紧随老者其后。
※※※※※
玉兔高悬,时光就似流水,丝毫不见眷恋。
青松已起身穿上白袍便服,附上佩剑,走出山涧,朝外方山地行去。“师父.......”青松欣喜一声叫道。登时,白发长者负手立在山地的一方青石上,望着山脚下那一波波犹如泼了青墨,正翻滚绿涛着的竹林,忍不俊长谓一声,道:“自此已有七年矣!此是你我师徒七年后的第一次相会,当初你小子自以为修行‘青瞳’与‘胜天’二大剑技绝学,已称得上二流剑手,然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你当日不听为师规劝,执意在莱州创立那青瞳剑阁,你离开之时至今已然整整七年!我知晓你贪爱风景名迹,竟弃剑阁而不顾,去游历天下山水,正是少年之浮躁不堪心,花绿肠子情。不思念为师,亦不思念剑阁同僚,这不可恶乎?”白发长者并未转身,仍定睛负手望那山脚。青松闻师尊之言,既悔又恼,不敢言语,忽地唉声一叹,才道:“师父,七年时光,不知我江夏仙门香氲还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