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消了说点什么的念头,于是他也找起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来。
韩乐记得大二那年,因为父母车祸,他整晚整晚的失眠,一度也觉得自己心理似乎出了点问题,于是借了几次弗洛伊德心理学的书拿回来“研究”,结果也许正是因为弗洛伊德他老人家是专门研究潜意识啊、梦境之类的,起到了保佑效果,韩乐发现拿来垫枕头睡觉,对治疗失眠不错……他念的是那种最后怎么都让过的三本学校,所以也不存在考试压力,所以后来几乎就没接触过,反倒是高中阶段,在那一丁点大的图拉牛牛,几乎把全部“第一推动丛书”给看完了。
如果把高中那个图书馆比作知识的小池塘,那这里怎么也能算得上一个水库,可惜他长久不沾水,怕是要被淹死——韩乐几乎是随机的挑拣了几本,都只是看看目录就不再有看下去的冲动,他所在的这一片都是涉及物理化学方面,专业性很强的书,他那点高中的底子也就能看懂点目录。
乔艺雨和韩乐的情况似乎差不多,也都是打开一本,看目录,然后再翻两下,看上几十秒,再翻几页,如此重复几次之后再放回去——乔艺雨比韩乐稍好一点,她能够看懂一些大概的描述,不过也就仅限于此了,毕竟她不是学这个方面的。
不过乔艺雨胜在比韩乐多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就好像现代人几乎都能懵懂知道,经典物理后面有相对论,相对论后面又有量子力学,虽然不会有几个人能真的说出其中的所以然,但大概意思是懂得,如果一个现代人到了一个不知道具体科学水平的时代,只要翻开物理书看看里面涉及什么内容,猜也能大概猜出来了,乔艺雨现在就是在做这个事。
看下来的结果有些让乔艺雨惊讶,这个时代物理学的发展水平比她之前想象的要先进不少,不过转念一想这也不奇怪,她眼中的物理学,就好像现代人眼中的古代炼金术一般,属于那种容易发现现象,但还没有发展成为完整体系的学科,而物理又不似化学有那么多种基本元素,能产生那么复杂的化合反应——整个生命几乎是在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谁见着原子核内能够出现生命的?相比起化学,物理实在是太简单了,以至于在乔艺雨的时代,狭义定义的物理学早就成了一门发展到尽头的学科,至于广义上的,就和人类历史上的天文学被物理学兼并类似,已经成了数学的一部分。
当然,这一点在这个时代的数学上并没有体现,显然这个时代的数学家还没有那么大的野心,数学在这个时代更多的还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不过许多东西本时代的人是很难看出来的,只有后来者居高临下,才能领略这深藏于历史中的人类发展脉络。
乔艺雨关心较多的是生物技术方面,因为这方面的发展才是对人类历史影响最为深刻的,甚至远比其他所有学科加起来的还要多……不过生物学在这个时代还是一门比较破碎的学科,她在网上查过,就连基本的生物演化理论都还没得到基本认同——这倒是乔艺雨错怪了,毕竟她那个时代没有宗教。
说生物学破碎,主要还是因为这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生物与其他任何存在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活动的,变化的,这种活动的时间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几十亿年前,一个物理学家要研究透一种粒子,只要不断拿对撞机撞就行,只要确定了模型,就能解释所有现象,但一个病毒学家想要研究透一款病毒,找到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甚至在这个基础上找出解决所有病毒的办法,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只要这病毒还存在,还在传播,就没人能说的准一段时间后它会变成什么样。
乔艺雨一共在图书馆呆了两个多小时,期间手机响了好几次,都是让她去面试的,因为和韩乐的约定,也怕铃声打扰图书馆的安静,她索性把手机给关了。出来之后,本来两人还想去给谢永青还借书证的,不过打他手机却没人接——应该是在忙。
两人出校门时,雨差不多已经停了,不过看天色依然阴沉,说不准什么时候还会下。
就在两个人朝地铁站走的路上,韩乐的手机终于响了一次,接完电话之后,他笑着对乔艺雨说:“走,一起去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