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虽然是因为不满祢衡,而向刘彬进的言,但是蔡邕说的却也不是搪塞之言。如今的幽州报社名扬天下,天下的文人墨客,无不以在幽州报社表过文章为荣,争相在幽州报社投稿任职。而蔡邕他们又抹不过文人之间的面子,而且蔡邕他们又有报社发展的自主权。以至于现在的幽州报社,除了刘彬亲点的那几个主要报纸的主编、主评、以及各报社的编内人员之外,还添设了许多的其他职务,这些职务都是蔡邕他们根据需要,各自安排的,不再编制内的闲散小职务。
而这些职务,虽然不在幽州官员的名册之内,可那也是天下文人争抢的职位,不仅不需要蔡邕他们薪水,甚至倒贴都乐意。而幽州报社之下,各报社的自由记者、自由撰稿人那就更不用说了,东西写得不好倒贴钱都是不行的。而后来蔡邕联合晋王府的大管家赵枫,更把刘彬开办的那些免费学堂之中的优秀弟子,放到报社里面进行锻炼。更把幽州报社弄得跟幽州的人才培养基地一样。如任各个小组的小组长锻炼一下组织管理能力,如任一些小编辑锻炼一下文案能力,以及组织策划能力。等他们的办事能力增强一些,然后再安排到各个基层政府部门任职。如此一来幽州报社的空缺职务更没有了,也更紧俏了。
故此蔡邕的幽州报社,那真是一点也不缺人。而且还是那种闲人太多了的单位。也是刘彬如今各部门都人手短缺的大环境下。唯一一个人手多到用不了的部门。对于幽州报社人手富裕的情况。刘彬当然是清楚得很。原先刘彬不加理会,那是刘彬对于这种既不花钱,又能培养人才的手段,不用白不用。而现在刘彬之所以想把祢衡,安排在幽州报社。那也不是因为幽州报社的人手短缺。而是刘彬不想让幽州报社成为一个一言堂。
对于刘彬来说,社会三大监督机构,法制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那是一个都不能少的。本来刘彬早已完善了这三大机构。幽州的法制部可以起到法制监督,幽州的民情署可以起到社会监督,幽州的报社可以起到舆论监督。而且这三大机构运转的也很正常。尤其是幽州报社之下的各个报社,法制报、娱乐报、政治报等等百家争鸣,那更是精彩不断完美无比。可是自打陈琳来了之后,陈琳文笔无双。而蔡邕又大加支持,以至于现在的各个报纸言论竟有统一言论的趋势。虽然从政治上来说,统一言论引导言论,便于民心的控制。这也是刘彬当初叫蔡邕组建报社的目的之一,但是成为一言堂的报社,那却绝对不是刘彬所希望的。
刘彬希望的是,报纸在引导言论的同时,畅所欲言启发民智,监督社会,而不是一人言而众口随。但是报纸这种东西。那也不是勉强来的。蔡邕和陈琳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并没有任何的错误。只是蔡邕的名声太响了,幽州报社的那些文人,不是蔡邕的后辈,就是蔡邕的弟子。而陈琳的文笔又太好了,以至于幽州报社没有一人敢质疑蔡邕的言论,也没有一个人能在文章上驳倒陈琳。长久下来自然而然的那些文人的言论,也就都跟着蔡邕陈琳他们的言论走了。
所以刘彬才想重用祢衡,为幽州报社添一个新血。为陈琳增加一个对手,使幽州报社重新百家齐鸣起来。祢衡的性格。也是十分适合做这份工作的!文采口才都十分了得,又不怕得罪人!有祢衡出马,一定可以改变一下如今幽州报业这种一言堂,温吞吞的局面,给幽州报业重新注入活力!
故此刘彬对于蔡邕的提议。微微一笑说道:“岳丈大人,你幽州报社人员富余那不要紧。祢衡到你们那去,并不是在已有的各个报社之中担任编辑,而是要创刊一个‘报社文章评论专报’,专门用来评论,咱们报社刊登的那些文章的优劣以及不足之处。而祢衡成立的这个报社,既独立于幽州报社之外,又受幽州报社领导,但不受幽州报社控制。这样也就不会让祢衡无职可做,也可替岳丈大人减少一些闲人。”
蔡邕一听更郁闷了,什么报社文章评论专报?整个就是给自己报社工作挑骨头的,这倒好!不仅没把那个杠头去掉,反都给自己找麻烦了。不过蔡邕也听出刘彬的态度坚决来了。所以蔡邕也不敢再废话了。而祢衡更高兴了,自己一上来就独挑大梁。这晋王殿下真是看重自己。自己绝对不能辜负晋王殿下的重用,一定要把这个工作干好,好好的评论一下那些文章。好家伙!祢衡这么一努力不要紧,幽州的报界整个都乱了。
那些文章差一点的轻易都不敢投稿了。虽然投稿之后,被刊登很能荣耀一阵子,好看的小说:。可随之而来的祢衡评论,那可就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而他们先前受到的那点荣耀,很快也就荡然无存,成为了耻辱的象征。而那些盲从的跟风之作,更是不敢露面了露面,那就是找骂。祢衡会逐条逐句的指出他们全无新意,跟风的缺点。这些人一下子就会把打为文人的耻辱文章的盗贼。
只有那些娱乐报的文章,是祢衡不屑于攻击的版面,这才得以幸免遇难,并因此更加的兴旺达起来。而祢衡的大名也因此在幽州快速的崛起,同时祢衡也吸引了一批与弥衡兴趣相投的文人,充实了祢衡的底班。如今祢衡,每日里都能和一批兴趣相投的人畅所欲言